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儿女成双福满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番外十五 小儿女16[第2页/共6页]

现在,边关安宁,百姓承平,雍安帝却重提武举之试……哪怕靖北王和越国公两位武将,也不敢立即承诺。

在乾清宫后殿清算了一间倒座暖阁出来,夏季封闭门窗,烧了暖炕,暖和如春;夏季开了后门、玻璃窗户,又特别通风凉爽,倒是四时如春,冬暖夏凉的好地点,雍安帝起个名儿,称之为‘体顺堂’!

“臣领旨!我主贤明!”

徐琼对这些东西并不在乎,接过来吃了一口,笑着赞道:“公然不错。皇上说这还只得了靖北王府的三分真味,倒想不出,靖北王府的该是多么甘旨啊!”

秦铮立于右边首位,退朝以后,缓缓随在百官后边往外走,自有赵国公徐琼等人打着号召,小声地谈笑酬酢,秦铮一贯冷厉少语,但自从婚后,有妻有子,在人前的冷厉减了几份,待人也平和的多了,与同僚碰在一处,也能偶尔说上一句了。

这一章有些偏了,貌似跟满儿的婚事不太相干了……

不等赵成芳回应,中间立即有一名户部的郎中笑着拥戴道:“下官倒是赶巧晓得一家不错的小馆子,就在西华门外,走畴昔不过一刻钟,店面不大,售卖秘制的酥皮鸭倒是极好的。”

说着,满面含笑地朝几人做了个罗圈儿揖。世人纷繁回礼,却将目光存眷到伍从溪身上。

雍安帝抬眼,手里拿着茶杯盖儿,就指向秦铮道:“我问你们的意义,你倒问起我来了!”

前朝有鉴,仰文抑武,成果国人推许文弱,绮靡成风,传闻谁家儿郎生的高大些黑壮些,都不好说媳妇。乃至于,中原繁华之地,倍受北牧之族凌辱,江山沦亡,几近亡国灭族……

不但单是文官不会支撑,武将一样不会欢畅。

“此人年纪轻,却实在滑不留手!”

赵成芳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心中有些不耐烦,但仍旧笑意不减。

“皇上,”赵成芳躬身揖手,禀奏道,“臣巡守辽地与奴儿干,对赫真部之事略晓得些,此次,赫真部进京奉上北地之稻米,微臣觉得,乃是大事,鼓吹我主贤明、我大明教养、四夷诚服之功,顾臣自请,联络赫真部使团,并使其见地我朝繁华、仪制,真正放心归附,再无异心。”

伍从溪笑着摇点头:“我随非大富,请顿饭的银子还是有的,你也不必太替我省钱了!”

过了半晌,秦铮率先开口,却并不是答复,而是反问:“陛下既然提出武试之事,想来已经有所摆设了吧?”

就听那位姓初的户部郎中笑道:“大人这但是冤枉下官了,俗话说‘住大店吃小馆’,很多甘旨常常藏在不起眼的小铺子里。我们同僚小聚,好吃舒坦才是端庄,倒不必讲究那很多场面。再说我们同僚小聚,吃的舒坦就好,过于拘泥反而生分了,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秦铮和徐琼二人踏进体顺堂的时候,那位雍安帝已经脱去了大朝服,换了一身朱红色精绣龙纹的夏常服,神采懒惰地坐在临窗的竹床之上喝着甚么。

这两位,一南一北,安定边陲,开疆扩土,俱都是军功赫赫的重臣率领,天子同时召见这两位……莫非是边陲有变?

但太祖以后,天下承平,北地边关虽时有北戎骚扰,却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时候长了,朝中仰文抑武之风再次昌隆,武科之试也在高祖一朝打消,一向未曾规复。哪怕是景顺帝,重军功,大胆起用年青将帅,一举荡平北边大漠,安定西南乃至南陈,立下开疆扩土的不世之功,却并没有规复武举之试。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