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扼元》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章 高阳[第2页/共3页]

这条河谷,便是马家河的河床。

郭宁按了按腰间的长刀,又摸了摸背着的甲胄和头盔。

郭宁加快行动,三两下把长刀、铁骨朵、弯弓和箭囊都安设得妥当,随即又戴上凤翅盔,将盔缘稍稍压得低些。

这是一套精美的甲胄,包含铁甲、披膊、护臂和裙甲,甲叶皆用青茸丝绦穿联。此等甲胄,凡是来讲,属于簇御宿卫的中都女真精锐,或者是当日金军主帅独吉思忠的亲信保护所用。

巡检司的武力,放在身经百战的边陲老卒眼里,全不敷看。客岁玄月前后,萧好胡便等闲夺占了高阳关,仿佛如同聚啸。

他在三叉口堤火线坐下,解开背后的包裹,先把剩下的几张饼子拿出来,狼吞虎咽地吃了,然后取出甲胄,仔细心细地穿上。

郭宁并不在乎。

很多行军作战的套路、诀窍,郭宁已熟极而流,以是常日里并不需求特别谨慎严峻,应当防备的也不会疏漏。

迩来安州刺史徒单航筹算征募本地溃兵,组建一个都批示使。萧好胡以为,郭宁在周边的几支溃兵当中颇具勇名,无疑会是停滞,因而当即遣人袭杀郭宁所部。

这条河谷的东面和南面,另有延袤十五里的三叉口堤作为保护。

他背着甲胄和兵器,脚步不免沉重,踩过碎石,便收回哗啦啦的声音。这声音在两侧高大的河岸间回荡,显得有些过于清脆。

下个刹时,他翻身站上坡顶,大声喝问:“来者何人!”

郭宁侧耳聆听,那声响愈来愈近,是一支小股军队行军时的隆隆脚步声,间或还异化着兵器磕碰的轻响。

马家河是滹沱河支流,上游有杨村河和土尾河来水。夏秋时,整条河道常常渚为马家河淀,夏季则多数干枯。郭宁所经之处,只见河床底部大大小小的碎石都暴暴露来,石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积雪未化,河底的淤泥都干裂了。

即使安州刺史徒单航是个有设法的,首要的精力也都集合在军务上头,几近顾不了琐细民政。

三叉口堤的下方,有一条连绵的土路。沿着土路往前走两三里地,绕过一片凹地,便有个纵横数十丈、高约丈许的土台高耸而起。土台顶上,有一片段壁残垣。

郭宁本年才二十岁,但已经参军八年了。在边塞无数次的厮杀交战,使他堆集了丰富的经历,已经是一个非常纯熟的武人。

冰冷的触感让他将近沸腾的肝火稍稍沉着,持续赶路。

第二天里,他全程都不走通衢,而沿着从葛城通向高阳关方向的狭长河谷进步。

如许范围的城寨,只要守方不忽视,足能够一当5、当十。

郭宁带足了武备,当日便分开了馈军河港汊,先绕着边吴淀向东,在傍晚时分绕过葛城。当晚在野地里住了一夜,再转向南边直行。

断壁残垣间,有几道新修建的高墙,几处院落,另有两座望楼,望楼上,有人影走动,四周探看。那便是萧好胡所占有的高阳关遗址了。

待郭宁装束结束,他的身后,三叉口堤下方的土路上,传来了声响。

当时郭宁有些担忧,怕此举会引发朝廷大怒,一旦出兵来打,四周的溃兵袍泽们都要遭池鱼之殃。为此,他特地去高阳关四周探看局势,却见高阳县乃至安州诸有司对此视若无睹,只求面上安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