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死路[第3页/共3页]
“可不是这般么?”有人长叹应和。
李霆模糊晓得了郭宁的设法。
郭宁说的这些,并非甚么新设法、新事理。在场世人流浪河北好久,或多或少都这么想过。可这些内容关联着统统人最沉痛的影象,因而大部分人下认识地将之深藏着,不肯意多想。
这厮虽是个汪前人,却不是积年的老卒,而是大族出身,暮年曾端庄读过书的。看他这会儿神采煞白的忐忑模样,仿佛鼓起勇气和郭宁打对台戏,对他来讲很不轻易,又仿佛是被本身说的那条路,给吓着了。
当日我说过,要把大师都安然带回中都的!
大笑声中,郭宁连连点头:“本日我说了这么多,毫不是为了让大师送命。世显兄,你也不要过虑,即使面前都是死路,死中求活的路,总还是有的。”
他悻悻地松开了握刀的手,站在原隧道:“确是蠢事!蠢极了!”
成果呢?
谁晓得,我李霆念着交谊,这郭六郎倒是个不着调的,竟敢对着我大放厥词,语带轻视?这厮是在挑衅吧,是在谩骂吧?
“蒙古军的残暴,你们都见地的。在野狐岭等疆场上投降蒙古的军士,二三十万总有吧?在在昌、桓、抚三州被蒙前人掠向草原的百姓,二三十万总有吧?那数十万军民里,出人头地了几个?有没有三五个?我们的袍泽兄弟,我们的族人亲眷,我们的父母、老婆、后代都在那里?”
这小娘子在门外全闻声了!这是在恼我呢!
他再指骆和尚:“慧锋大师英勇不凡、临危不惧,更是心胸慈悲、重情重义之人。当日乱军当中,很多受伤的士卒、避祸的百姓仰赖慧锋大师的救济。到了河北今后,大师还是嫉恶如仇,经常劫富救贫。”
大安三年时朝廷在中都签军告急,连处所保甲都不放过,李霆年方十七,便领四乡少年从征,当即就当了个蒲辇,也就是五十夫长。
“以是说,这件事情,我翻来覆去想了好久。”郭宁再次环顾世人:“李二郎你能想明白么?慧锋大师,你呢?世显兄?”
这就明摆着是在火上浇油了。
汪世显又干笑两声。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