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柳津渡口遇故人[第1页/共3页]
姚思谦怅怅不语,很久,肃容整冠,长揖一礼,道:“吾待天下士人谢姑子,姑子待家臣如长辈,家臣待姑子如主公,如此方有豫让之名。自晋亡百年,吾竟何尝听闻有家臣为主而死。本日又有豫让以报主公,凡志士闻之,皆为涕零。”
丑儿咧着嘴欢畅的笑,一把抢到手中,就往嘴里寒,直吃得满嘴流桃汁。
“这是本年的新桃?如何这么苦涩?转头要让耕户们多送些。”温长蘅也吃了一个,不由得讶然。
温幼仪已泪流满面。
看得牛车里的人直笑。
“不必,”姚思谦唇角笑意隐现,声音更加柔嫩,“敢问姑子,家臣可为长辈?”
四月尾的气候已很有些酷热,又值中午,人站在日光下,影子就在脚底踩着。
跟着他的乐声,五辆牛车开端向后退去,将柳津渡口让了出来。
言毕大笑三声。
被妻女调笑,温长蘅的脸上不由有些挂不住。
温长蘅也皱了皱眉,明显也感觉自家仆人过份了。掀起了席帷,呵叱道:“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韩矛戟。你这呆仆,岂可出恶言伤人?还不速速退下,免得惹人生厌。”
温幼仪的心,在悄悄颤抖。
温幼仪哑然发笑,葱指悄悄剥开桃皮,拿着一柄盟主小刀,将桃子切成几瓣放在青釉圆盘中,都用签子签了,先回身奉给父母,才固执签子将一块最小的送到了丑儿嘴边。
车夫一个没忍住,便和温家的仆人争论了起来。
--
想到这里,伸手扯了扯温长蘅的衣袖,表示他应当出面措置。
恰在这时,一个潮湿如玉的声音在火线响起,“好文采,好见地,敢问火线但是钱塘温孟农?”
这目光,瞧得萧菁芬直发虚,她没虐待儿子啊,儿子如何会用这么哀怨的目光看她?
--
更何况,那车夫模样的人,带有浓厚的洛音,不急不躁有理有据,三五句就将温家仆人说得张口无言。一个车夫就如此风雅,保不齐牛车中坐着的就是士人,如果怠慢士人的名声传了出去,不知温家要支出多少代价才气够将名声窜改。
丑儿却涓滴不顾忌这些,他只是欢畅的笑着,他好几天没吃到好吃的桃子了。前几天阿姊常常喂他一些苦涩的桃汁,他虽不会说话,却暗自将味道记在心中。
此话一出,温幼仪‘扑哧’一声,几近要笑出声来。温长蘅到底是底气不敷,面对一个风雅的车夫,竟掉起了书袋。
“这是天然,定去拜访。”姚思谦笑了笑,目光往牛车上看去,朗声道,“听闻温家姑子前几日所做《未名湖畔》,此诗一出便传遍吴兴几郡。但不知姑子可在车内?”
“恰是,家臣为主公日夜苟劳,存亡相随,后辈理应视其为长辈。”温幼仪怔了怔,不知姚思谦问她此话何意,但还是照实答复。
江水汩汩奔腾,头顶骄阳残虐,叫人无端端生出一股烦躁来。
不由得轻挑蛾眉。温家的仆人一贯如此,不懂在外要避讳不成招摇的事理。这是在柳津渡口,来交常常不知多少人,被人看到温家欺负过路的牛车,岂不被人嘲笑?
牛车的车夫对梢公说道,他们只要五辆和十几匹骏马,不如先许他们过江。梢公做不得主,就去问了温家的仆人,见到温家的人分歧意,便无可何如的摊了摊手。车夫又转首去求温家的仆人,没想到还未说两句,就被决然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