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督抚天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 离别之时(下)[第1页/共3页]

“另有就是,我这里刻了一部《唐律疏议》,这是样书,你走的时候,我把全书给你,你也带着。”孙星衍一边说着,也一边从身边包裹里取出一册书来,阮元取过这册《唐律疏议》,一看便知,其上笔墨开阔伸展,乃是元时所遗刻本。孙星衍也感慨道:“我为官平生,自发有成者,不过刑狱、水利之事,治狱一道,我也一向想着,能成一部《大清律疏议》该有多好,可惜精于刑法之人未几,我始终未能寻得同修之人,也就罢了。这部《唐律疏议》我用的是家中元刻本,最为精当。想唐宋以来,至明朝而法律大变,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我一向觉得不然,轻其所轻,则轻罪易犯,重其所重,则多有蒙冤而不能昭雪之事,不便之处甚多。你抚赣以后自是需求依律断案,可也该参考旧朝之律,取其精华,务使断案之时精当公允才是啊。”阮元当然清楚,《大清法规》大半因循之前的《大明律》,孙星衍觉得明律有失,本也是对清律很有不满之处。

“伯元,这治易一道,我自忖未足,《易学三书》固然已经修成,可还是想着重新订正一下。至于今后,我自思国朝这很多年来,讲《孟子》者虽多,然皆有未精之处,若能再成一部《孟子公理》,我这平生却也无憾了。”在焦循内心,著书之事倒是比入幕更加首要:“伯元,你能做个好官,我这个做姐夫的,也向来以你为荣,只是我这类心性,外出入幕……还是算了吧。雕菰楼风景你也见过,外依北湖,内凭独楼,以度余年,何其快哉啊?”

“里堂,如果如此,我天然不该强求于你。英尚书在都城还和我提起过你呢,每次提及你不仕之情,他也自发有失。里堂,今后如不足暇,也给英尚书多去去信吧,他这十几年畴昔了,还一向记得你呢?”阮元清楚焦循情意,也只好放弃了再请焦循入幕的设法,只是将英和之言转告于他。

“我晓得,你这回扬州一趟,还能捐两千两给百姓施粥,你这内心,必然是有天下百姓的。”孙星衍也点头道:“只是现在时节,比年大旱,要么就是先前几年普通,暴雨不止,百姓所需求的,可比你施一次粥要多啊。我也清楚,现在很多府县不是不肯意放赈,而是担忧比年开仓,府库有所不敷。但你去了江西,可千万不要如许想啊,如果江西另有灾荒,定要足额放赈,如果百姓公然受赈不敷,再有滑县之事,积蓄余粮,又有何意义呢?百姓连本日能不能畴昔,都已经没了但愿,你要如何让他们再去想明日的事呢?”

“伯元,我……信我自会写的。实在我晓得,我……我也对不住恩师。”焦循感慨道。

阮元又在扬州盘桓了两日,便即与孙星衍和焦循道别,乘船沿江南下,八月之初便即到了南昌,正式接任了江西巡抚之职。

“渊如兄有甚么话,小弟能办下去的,必然照办。”阮元果断地对孙星衍答道。

“好啦,伯元,这些年下来啊,虽说不快之事多了些,可今后的路,还是要一向走下去啊。我当年曾经听你说过,你为官之初,本念便是若本身能做个好官,起码天下也就少了一个赃官贪吏。哈哈,可现在呢?你治一省,则一省百姓因你而安宁,你赴一地,则一地后学得你之提携。你对这天下的影响,莫非还小吗?”孙星衍看着几人模样,深知现在情势,慨叹亦是无用,便主意向阮元鼓励道:“实在我年青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意气风发,爱读书,也想着能够尽数贯穿贤人之言,以贤人之言用于实处,方不负我平生修书治学。可我运气就没你那么好了,考中进士就晚了十年,厥后……也终是故意有力了,所得施政之处,不过道府,也不知百年今后,另有没有人记得我这个戋戋道员啊。以是伯元,我内心是恋慕你的,你是能办大事的人啊。伯元,我这就要走了,可还是有两件事放心不下,还是想着再嘱托你一番,你去了南昌可不要忘了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