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万寿寺之会[第1页/共6页]
阮元道:“回嘉亲王,实在朱中丞取士,还是以大义为先,不敢破朱夫子《集注》。只是这过位一节,朱夫子所注不过数十字,如果不得江慎修之言为之相辅,便不能穷究此中之理。读书最可贵处,在于贯穿其意,恩师以‘过位’一节命题,想来深意是在此了。”
永琰道:“阮詹事无需如此自谦,我传闻过阮詹事经历,你自进士落第,至今也只满三年,便已是三品顶戴,如此升迁之速,近百年里,都是罕见。若阮詹事是资质痴顽之人,只恐天下读书人,个个都要无地自容了吧?不过我记得阮詹事是乾隆五十一年的江南举人,那一科典试之人,但是朱石君朱中丞?”朱珪这时担负安徽巡抚,按清朝常例,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此职在明朝之前即为御史中丞,故而清人也将巡抚称为中丞。
只是颠末这番扳谈,阮元也看得清楚,面前这个七分随和,三分朴素的嘉亲王永琰,实在是个好学又很有观点的皇子,而非之前群臣口中的平淡之辈。
弘旿听大家扳谈已毕,也笑道:“实在老夫本日邀各位前来,本是因这万寿寺里,风景清雅恼人,想着各位公事繁忙之余,也当寻个安适之所,品一品这京师美景才是。老夫生性疏懒,本偶然于政事,学术嘛,实在也就是点到为止。不想各位肄业之心如此,倒是老夫的不是了。”这番客气话说下来,大家也清楚弘旿之意,一时候纷繁应和,不再多言学问了。莲筏也叮嘱其他和尚收了茶器,一行人分开万寿阁,今后山而去。
阮元见永瑆言语客气,也安闲答道:“回结婚王,实在下官常日公事繁多,本来也没甚么闲暇。这法源寺间隔下官舍间颇近,故而去过。这都城里下官来过的寺院,除了法源寺与崇效寺,便是本日前来这万寿寺了。”
阮元待要答复,偶然间瞥到那彦成,只觉他神采有异,竟似不但愿本身答复这个题目普通。一时虽不解其意,也晓得那彦成如此神情,必有启事。只答复道:“回嘉亲王,实在下官所想,与东甫兄并无辨别。东甫兄出身高门,犹自手不释卷,这番学行,鄙人是一向钦服的。”永琰见阮元语气微变,也就不再问他经术之事。
万寿寺是乾隆多次驻跸之所,故而屡经补葺,殿阁寂静,屋宇林立。自庙门至后殿,共有七进。阮元、胡长龄和刘凤诰都是初来此地,眼看层层古刹井然有序,不由各自赞叹。
那彦成道:“他们毕竟是皇子,是和硕亲王,皇上对他们,不能说密切无间,起码也不会因这些经术之语去牵强附会,去数落他们的不是。但你分歧,你一年就从七品升了三品,不知朝廷里多少年久淹滞之人,早就已经对你心生嫉恨。本日二位亲王同日出游万寿寺,他们也不知多少人派了多少眼线在盯着你,你和结婚王、嘉亲王这些话,必定会被他们拿去牵强附会一番。到阿谁时候,你感觉皇上还会对你坚信不疑吗?只要皇上对你有半分猜忌,天然会有人不竭寻你的不是,阿谁时候只怕我也保不住你了。”
那彦成也笑道:“本来是金门啊,刚才和伯元聊了些家事,一时忘了各位,原是我的不是。瑶华道人最好喝茶观松,这喝茶之事已毕,正要和大家一起观松呢。”说着和阮元一起走到中间松树下,各挑一棵松树坐下了,环顾四周,奇道:“瑶华道人和结婚王、嘉亲王呢?这观松之趣,最为可贵,他三人却去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