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督抚天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六章 慈母之爱[第2页/共11页]

阮承信看着儿子已经长大,眼中稚气尽去,温润温和之间,又有阮家一股刚健之气。只是身材略偏瘦些,但无伤风雅,天然非常对劲。

阮家这时居住的花圃巷宅子,原是个老宅,为图省钱才居住在此,可这年初夏,家中几处房檐已垂垂不堪。杨禄高找人来看了,说年久难修,建议阮家要么全数重修,要么另择新房。阮家在扬州也没有别的去处,只好又寻了古家巷一处宅子,到了六月,便筹办搬畴昔。

阮元道:“李先生那边说过了,前面两年,《四书》的事,先生会持续教我。此次……此次娘的事,李先生也帮了很多忙。”

林氏喜道:“元儿庸劣,得先生提点,已是可贵。现在先生还要为了这孩子四周驰驱,误了先生入幕,实在是……实在是过意不去。若元儿真能得李先生提点,也不知……不知如何酬谢先生了……”说着说着,俄然面前发黑,一时站立不稳,持续间断了数次,才把这句话说完。

“夫人……是夫子没用,夫子返来晚了……如果我能有些出息,多挣些家业,夫人也就不消那般劳累。是我……我太无私了,我对不起夫人,也对不起元儿啊……”阮承信原生得高大矫健,此时虽已年近五旬,仍有普通武人之气。但目睹嫡亲之人离世,竟哭得比阮元更像个孩子。阮元见父亲这般痛苦,又哭了出来,父子相互抱着哭了半晌。

李晴山道:“回乎!人有积平生之得力,终不自明,而比俟其人发之者。用心气至广,得一人焉,能够不孤矣。”这是韩菼文中原句,故而李晴山念起来一气呵成。又道:“韩大宗伯这一句,说的乃是知音难求之意,孔子才高于世,可他白叟家却以为本身门生当中,只要颜回才行绝人,故而孔子常言‘吾与回也’。韩大宗伯这一句,恰是贤人知音难求之意。以后韩大宗伯又言‘亦差堪慰耳’、‘亦足共慰耳’。便是说无需因知音难求而自寻烦恼,如果有一知音,便应满足之意,这便是贤人交友之道与术了。你只见韩大宗伯用词精彩,却忘了贤人所言亲朋之道,知己之术,他早已点明。你又有何本事,来讲韩大宗伯所学无用呢?”

林氏虽自知体弱,但想着自初春以来,阮元帮手办了很多家事,本身已稍得疗养。这一次又缺人手,便强自支撑,帮着雇来的长工们一起搬家安插。眼看着这天最后一箱家具也已经到了古家巷,便对阮元道:“先生那边学业不碍事吧?来年便要考学,还是早些归去读书为是。”

阮元见他模样,便是长大了的焦循。只不过少年时老练之气,已渐消逝,面前的焦循,看起来不但成熟,并且安闲了很多。便道:“本来是姐夫!多年不见,姐夫统统可还安好?”

林氏道:“元儿,你读书学问,娘向来放心。可你这十八年来,大半时候在学习,交友未几,娘还是想再说一句。若只是读书没天赋的朋友,也就罢了。但如果不爱读书,反而说读书无用的,另有明知国法纲常,却强说本身有理,诱你去犯的。只要他做了,便不管如何不能再与他来往。元儿可记着了?”

按古时规定,生父丁忧事,需持服(守丧)二十七月,俗称“三年之丧”。这段时候里,不能仕进、结婚,也不能测验。阮元遂断了内里联络,用心在家读书。李晴山晓得阮家不易,有闲余时候,就经常到阮家来,给阮元教诲课业。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