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德为道华[第1页/共2页]
颂:
影非人身,德非道身,寻影见人,修德见道,如是罢了,统统诸法,皆以此为本,莫丢失乱心妄图中。
固然无始与无极处乎同境,而其境地相不一,非可一概而论,无始无终,当下是也,无极无尽,妙方广也,当下之相,相无其相,于妙方广,能够谛观。
统统众生,或生或死,皆不离道,天国众生,亦不离道,大眠久寐,亦与道同,只因身心,不发觉之,非道远人,民气自昧罢了,丙申年四月初三记之,彻夜达旦,心神恍忽,偶尔有感,不知所云。
盲者所见皆妄图,说此妄图即妄言,
功德福德,皆是修德,修性修命,皆不离德,统统法以此华为门,尽此华本,至于光亮,光彩一体,无有分袂,华影涣散,光不摆荡,人间万变皆华影动,非虚空动摇。
华虽不实,而有相因,其因在虚,若无无相之道,则无有相之德,是故凡统统相,不离无相,见有相而不知其无,便是迷盲,见其相而知其所生,知其来处,名为晓得,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往,名为不晓得。
颂:
有知不离无知,有德不离无德,
是故迷盲者皆不知见,何况窥测?窥尚不得,何况证明?比方瞽者摸象,口中比方象身似此似彼,盲者尚不见其所比方者,何况于象乎?
当于初时,身住定中,心得三昧,得心三昧已,复活智三昧,又入慧三昧,乃至识三昧,趣无生三昧,得成无我,见相离相,离心见心,统统妙入,统统妙出,统统妙安闲,得妙心三昧,如是没法之法,至此以尽,便成圆道,是法没法,又于统统法而证此法,故说为无来亦无去,妙应三昧地。
无德不成道,无道不立德,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影,道为光,德为华,光自无形,华而有相,有相者可寻,无相者难觅,寻有而知无,知之名为晓得,晓得而后修行,修其行而证之身心,名为修道,证其所知而了然,是为证明其道,亦名证道,以有相而证知无形,将有无证归同体,名为合道。
若体味没法之法,乃为晓得,晓得已后,尚须证明其道,比方汝今知其没法之法,信为实说,汝当如何令人信知此法?汝自知已,尚须自证,证其法于心,明其法于意,会其义于慧,了其义于智,成其法于身,立其法于行,身心有相,归无相身心,以其无相,合其有相,自见身心,有无之相,自明自住,非有没法,自了自证,无实无虚,于此法义,正住正持,因而乃生统统便利游戏。
其所喻者尚不实,何况所欲譬说者,
诸法有二,一名常,二名无常,而正法非一非二,非常非无常,大道亦此,非有非无,非实非虚。
欲成大道,先退私心,欲退私心,先要满足,满足性成,仁厚德成,厚德成时,无欲心明,无欲心者,非离欲心也,离欲者,阔别于欲,无欲者,诸欲不染,若阔别于欲,如何有染与不染之不同?是故无欲者,虽住欲天下而心无欲染,名为清净心,亦有平埋头。
有无从道而生,而道从何而生?若道有所生,即有起时,即有初始,有初始即有闭幕,若道有始终,则道非恒性,道若非恒,有生有灭,无有是处,不成得也,大道恒常,非有非无,非起非灭,统统起灭有无,因道而生,统统存亡始终之事,因道性而化,统统有,统统无,皆道之华也,皆德也,此德古时名之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