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东晋无敌铁军》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40章 湖心醉亭[第1页/共2页]

桓温策马来到门大笑道:“彦威(习凿齿的表字),彦威,恶客上门,还不出迎!”

只见习家池北面的山道上呈现莫约二百余骑。为首的不是别人,恰是名扬天下的东晋大司马、驸马都尉桓温。桓温是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生人,此时已经五十七岁了。但是五十七岁的桓温却不见一丝老态,显得精力抖擞,威武过人。在桓温右边略缩半个肩膀的文士打扮模样的人,虽是个近约三旬的墨客,但是把握军中战马,骑术倒也稔熟。此人不是别人,恰是大司马府参军郗超。郗超年青时出色超群,放荡不羁,有绝代之才,在士林中交游遍及。他长于清谈,观点义理精美入微。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被授为抚军大将军,征辟郗超为府掾。永和四年(348年),桓温因平蜀之功,进位征西大将军。郗超进入桓温幕府,担负征西府椽,后改任大司马参军。

郗超此时有点心不在焉,他的目光却不经意地瞄了李静姝一眼,李静姝骑在一匹枣红顿时,穿了一身茶青色的猎装,茶青色的薄绸披风,仍着白弓鞋、系白腰带,肋下还佩了把象饰品似的小弯刀。斜挎弓,背箭壶,那一身很有塞外外族风味的飒爽劲装使她更是明**人。秋风拂起茶青的披风,骑装将她小巧姣好的躯体曲线烘托得恰到好处,那不增不减恰到好处,充满芳华气味的身材曲线在披风里若隐若现的非常诱人。

郗超听闻此言,不但没有阔别桓温,反而更加虔诚桓温。他以为桓温重情讲义,不若刘备刻薄寡恩。

习凿齿笑道:“今早钓得一尾锦鲤,明公既至,同鱼脍之!”

世人随习凿齿入内,湖心亭,歌女浅吟低唱,丝竹之声悠婉转扬。桓温居中主位,左第一名是郗超,第二位是习凿齿,李静姝就在第三位。大师觥筹交叉,好不热烈,竟与承平时节别无二致。

如同物品普通,在某些人眼中,乃至还不如一匹马,这就是侍妾的运气!

不一会儿,习凿齿翻开中门。驱逐桓温进门。

鱼脍,现称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脍或鲙,是以新奇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品总称。发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先秦期间脍最后的意义是指切细的生肉,《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在蒸煮烹调今后就丧失了原味,不敷鲜嫩,鲜鱼就是此中一种。

桓温见郗超盗偷窥视李静姝,不但不恼,反而洋洋得意。李静姝实在是太美了。桓温之妻即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很凶悍妒忌,当时还不知这件事。待厥后晓得了,就带着刀到李女的居处,想杀了她。当她看到李女在窗前梳头,姿色面貌端庄斑斓,文静地扎着头发,然后合拢两手,面对着公主,神采文静朴重,说话也很哀怨委宛。公主因而丢下刀上前抱住她说:“你啊,我见到你也感到敬爱,更何况那故乡伙(指桓温)哩!”因而待她很好。

在襄阳城外十里凤凰山南麓,有一座闻名的庄院。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此池被称为习家池。习家池中圆台上建有重檐二层六角亭,俗称“湖心亭”。其周绕以雕花石栏,凭栏可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