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鼎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华阳神童[第1页/共4页]

“这还用你说!?”

另一人叹道:“我等纯儒,在黉舍里照本宣科还行,要论辩义理,不免直抒胸怀,恐非安妥之事。”

蜀人好学,蜀士多才,不提眉州三苏,仅仅只是华阳一县,就有四世十榜落第的华阳王氏,有三世落第的宇文家,另有两代修史的范家,华阴文盛,天然也是神童辈出。近些年崛起的几位神童,恰是令华阳人自大的新一代文曲星。府学前聚起的人潮里,很多都是来见地神童风采,沾沾文曲星气的功德之人。

传授脑筋转了一圈,一股寒气蓦地从尾椎直窜后颈,这个王二,的确就是面照妖镜啊。在他面前,就没人敢在言行上粗心,怕落下把柄,被别人掏了去。怪不得那些看客也没了声响,都是不肯入了王二“青睐”,今后招来甚么费事,还不知祸从何起。

再一个学官赞道:“八岁诵遍六经,十岁抒发经义,十二岁作阐述志,奇才!就是心性过分倔直,不然早被荐进太学了。”

一黑一白两少年来到学官前,刚取出写着父亲名讳、家世出身和包管人的籍状,本如夏季热浪的鼓噪蓦地一变,嗡嗡群情声会聚成秋风,让人不由自主地要打寒噤。正要接他俩籍状的青袍学官都是一愣,手臂伸着,目光却跨过他们,直直落向又一个少年。

“六岁识千字,九岁诵全三经,鲜于七郎如许的神童,百里也难出一个!”

大宋政和四年,秋时玄月,成都满城裹在粉紫绯白的芙蓉花里,城南玉局观的药市虽已结束,玄月十四这一日还是是热烈不凡。

入秋是成都府学新学年的开端,十年前朝廷罢了科举,以黉舍取士,自那以后,大宋的士子们都不得不投身黉舍,在无尽学海中苦苦搏浪。

上至半百老暮,下至弱冠少年,士子们一个个跨过牌坊,向府学的学官递交籍状,再入文翁祠祭拜。

尖叫四起,看客们坐的坐,趴的趴,街道摆布的房屋淅淅沥沥抖下屋瓦,文翁祠前这座牌坊,更像是风中败柳,以较着可见的角度摇摆着。

“可惜了,如果孺子科还开,也是有机遇的,现在只能一年年升上去。”

鼓噪声纷杂响起,如无形罡风,刮得阿谁学子身形也微微佝偻起来,让他那矮小身躯变得更惹眼了。

传授看了看宇文、鲜于和范九三少年的背影,猎奇隧道:“不是说华阳有四神童吗?另有一个呢?”

“王二当然是神童,神童里的神童!”

王二步入牌坊下,眨了眨眼睛,愣愣取出籍状,开口时嗓音清冷,近于非人:“门生姓王名……”

学官语气里带着较着的忐忑不安,该是正为王二即将成为他们的门生而头痛。

也是一样的年纪,布衣短褐,袖口和膝盖上还缝着补丁,空荡荡的裤管袖管,松垮垮的腰带,让衣裤仿佛要兜足了风才不会从身上垮下来,削瘦如竹竿的感受,让他那大脑袋显得特别高耸。

少年每一迈步,每一摆臂,竟是齐划一整,仿佛一具构造人,感受他踏过的每一步都是分毫不差。行得近了,再见少年眼中空空荡荡,恍若人间无物值得一视,更给人一种诡异的压迫感。

此时以牌坊为中间,文翁祠旁已围满了人,男女长幼都有,麻衣丝帛、长衫短褐挤作一堆。牌坊下更有身穿青袍公服的官人叉手而立,方顶幞头的长长硬翅悠悠晃着,与四周的民人一同翘首盼望。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