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2页/共3页]
面额一百的外汇券,他没见过也找不开,本来是这么回事。章程乐了,从口袋里取出五毛钱:“大爷,这茶叶蛋算我买的,零钱我有,我给他找。”
章程走畴昔猎奇地问:“如何回事大爷?”
大舅十四岁学徒,十八岁出师。
章琳托着小下巴深思了半晌,俄然笑道:“海员俱乐部,不过也得用外汇券。”
在章程的打算中,本年是堆集资金的一年,只要堆集到充足的资金,他才气在来岁的“物价闯关”中大捞特捞一笔。
洋鬼子看了看腕表,同意道:“没题目,半小时后我出来找你。”
老外耸了耸肩,似笑非笑地说:“当然有,俱乐部的职员能够在暗里里供应兑换,但他们给出的汇率实在令人没法对劲。以是我更但愿老板把船停靠在沪江,而不是南滨。”
“自行车,咱家买自行车了?”章程胡涂了,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神采。
大舅恐怕路上出一丁点不测,因而把平时干木工活时用的斧头往腰里一别,亲身把儿子和定金押送进城。哥哥好不轻易来一趟,吴秀兰当然非常欢畅,赶紧告假回家做了一大桌子菜,好好接待了一番。
在乡村做棺材和八仙桌有甚么意义,从早干到晚,光跟木头打交道,又脏又累,活儿干不好还得挨老头子骂,哪有跟表弟干痛快?
不等吴小柱开口,章琳脱口而出道:“外烟?烟草公司都没得卖,想买得去友情商店,还要外汇券才气买到。三儿,你不是卖得挺好的嘛,算了,别好高骛远想那些做不到的事。”
想到这里,章程又问道:“二姐,你晓得除了友情商店,另有哪儿能买到外烟?”
“骑自行车去吧,路上谨慎点。”
“没干系,这钱我熟谙。”
之以是这么做也是有启事的,他对接下来的“停业”有了明白合作。黉舍开学后他要专攻黉舍和工厂,那边的烟民不但集合,并且稳定,翻残局面后销量绝对能上一个新台阶。
章程又问道:“对了先生,莫非除了我以外,南滨港没人情愿为您兑换吗?”
“不可不可,我没钱找,再说你这钱我也没处所花去啊,我说的话你能听懂吗?”
小处所就是小处所,跟多数会的差异也太大了,连捣汇这么有“钱途”的奇迹都没生长起来!既然如许,那就勉为其难地做南滨官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
可卖烟这类毫无技术含量的事太轻易跟风,如果做不到人无我有,等将来跟风的人多了必定没有上风可言。托大姐和大姐夫从南边进倒是一个别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他也不想费事他们,毕竟那么做还叫甚么赤手起家?
更何况收了一千三百多的定金,到月尾才需求供货,这个时候差得操纵起来,让钱生钱,毫不能让贵重的资金闲置着。
临走前还说了,今后乡间商店的定金他来送,烟送归去他帮着分发,顺带帮着联络那些还没从章程手长进过烟的商店。用他的话说,这是成千上百的大买卖,他不帮瞧着能放心吗?
每月五十块啊,乡长书记也就这么多吧!
对于章程给儿子每月开五十块钱人为的事,大舅不是对劲,而是非常非常对劲!揣着儿子交家的四十块钱,当着mm、外甥和外甥女的面,又劈脸盖脸的交代了儿子一番,峻厉要求吴小柱听话,千万别给姑姑和表弟惹事。不然城里也别呆了,老诚恳实跟他回家做木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