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4页/共5页]
宣府大同军情稍有减缓,声援的京军已抵大同,仗阵势和火器之利,击退鞑靼数次打击,将鞑靼主力逼回牛心山一带。
透过喧闹的人声,诵经声仍清楚可闻。
朱厚照将事情交给杨瓒,为的就是“暗查”,尽量坦白先帝服用丹药的动静。经僧道这么一闹,此事必然瞒不住。
以诗词文章立名的状元榜眼,捧着兵法苦读不辍,画面委实太美,凡人难以设想。
刘阁老的话不错,何如神采过于严厉,眉间纹深如沟壑。
宫中的羽士和尚俱被押入诏狱,连日-审-讯,多数熬不住,胆量被吓破,几近是问甚么答甚么。
“特工”二字出口,锦衣卫抓人立即名正言顺。
“下官查阅往年卷宗,独一县之地便有诸多条目,其剥削之厉,遗害之深,实是触目惊心。”
百户低声出言,顾卿握住刀柄,手指收紧。
见顾卿现身,番僧中一人眉眼稍抬,暗黄的眼底闪过狠意,嘴角现出一抹调侃。
半晌,表示校尉靠近些,低声道:“你且去顾千户那边,这般……”
真意也好,另有玄机也罢。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虎狼之类终下天国!”
年纪虽小,心性倒是沉稳。坐在文渊阁中,面对三人能方寸稳定,实是可贵。先帝知人善用,公然没错。
李阁老亲往“抓”人,不问金尺,不问牙牌,也不问他在乾清宫中的“无状”,更不问本日天子不上早朝,改上午朝的起因,只问这篇农商策论?
李东阳抢先,杨瓒掉队半步,一起走进文渊阁。见刘健、谢迁均在值房内,思及李阁老方才所言,更觉心惊肉跳,惴惴不安。
随即,锦衣卫悍然冲出狱门,当着世人的面,将供词中的几名番僧和道人拖入诏狱。
谢丕苦不堪言,顾晣臣亦然。
以上绝非杨瓒测度胡言,王忠拔升户科给事中,不久前既有上言,直言济宁豪商疏忽闸官,擅自开闸,停滞舟运,迟延边军粮饷,厥后更打伤吏目,请朝廷严办。”
杨瓒面上保持安静,手心模糊冒汗。
“来人。”
杨瓒能够必定,这个济宁豪商必有“官-方”背景。不是有族人在朝廷仕进,就是金银通天,在府州根底安稳,得处所-庇-护。
“千户,数名番僧道人-纠-集狱外,企图不明!”
番僧道人-纠-集?
先帝深谋远虑,金尺当赐此人!
乌黑眼底闪过寒光,无形戾气似能伤人。
僧道不动不怒,只是安坐在地,一味念佛,即使是锦衣卫也等闲何如不得。
“老夫三人请你前来,实为此篇策论。”
士农工商。
“是。”
此事非同小可,不但顾卿不能决定,连锦衣卫批示使牟斌都没法轻下结论。
商能富国不假,然重农抑商的国策早已制定。重重冲突深埋,牵一发而动满身。想凭一己之力撼动全局,无异于痴人说梦。
总之,机遇当前,不抓住就不是杨瓒!
这是要三堂会审?
接下来几日,朱厚照挂念京卫演武,老诚恳实上朝,半点没犯熊。
杨瓒看向诏狱前的顾卿,心中又升起分外的焦炙。
“如此,下官大胆。”
丹药之事尚在暗查,僧道勾搭藩王,只要供词,尚无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