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第3页/共3页]
因听闻周文王仁义,两人前后逃往周国。然彼时文王已经去世,武王即位,起兵伐商,叔齐伯夷以为武王此举不仁不孝,是以拒受周国官职,隐居首阳山。为表时令,两人不食周粟,只以山上的野菜为食,却又
“我总记得阿谁长辈,我总想着……她是不守妇道,以是才遭了报应。”
沈问秋听了她的话,半晌却没有回应,只是眼神变得空茫茫一片,仿佛在看着远方,又仿佛甚么都没看。
沈问秋脸上带笑,手指一下下敲着桌面,指尖与檀木敲打出清脆的声音,仿佛代表了他此时轻巧的表情。
她从未从这个角度看过沈问秋,压迫感不再,反而让她有种俯视的尽在掌控感。
但是,一听他提这一茬,宜生却气得胸口几近喷出火来。
“以是,你很喜好的体例就是回送我一本《女诫》,然后奉劝我要守妇道避嫌,今后不要再送披风再做这么惹人闲话的事儿了?”愤恚让她忍不住语出调侃。
沈问秋苦笑。
但是,她便见身前这长身玉立的人俄然深深低下了腰,向她深深地鞠躬,作揖。
因为周遭极静,又只要他们两人,以是宜生听得很清楚。女子的闺名,理应只要父母亲人及丈夫才气直呼。但分开都城以后,宜生便不再恪守这类端方,刚逃出都城时,她不但摒弃了威远伯府少夫人这个身份,乃至连渠姓都不
宜生不信甚么报应,哪怕她身后有过那样古怪的经历。比拟起报应,她更信赖报酬,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不然为何恶贯充斥者能得善终?为何无辜仁慈者常遭磨难?
但她现在说了,乃至涓滴没有踌躇就脱口而出,说出口后还没有半点悔怨。
“以是,你感觉我那位……”他没有说出前面的词,“那位,没做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