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第2页/共3页]
沈承宣也在盯着小女人。
连环谜常见,足足一百八十八道的连环谜,不说后无来者,却绝对是前无前人。
看完后,他眉头狠狠一皱,将纸卷握在手心。
……
蒙着面纱,身形柔弱,看上去不过十四五岁。
沈问秋纹丝不动,还是用着早餐。
府里,府里能有啥事儿?不过是太太老爷们又要这要那,要他说,就不该理睬他们!一群填不饱的白眼儿狼。
女人身边,苦思第五十三道的答案。
酸豆角咽下肚,她道:“我说,该做早课了。晚了,佛祖该见怪了。”
洞房之夜,看着惦记了无数个日夜的小女人披着嫁衣,成为他的妻,他像是追着大人要糖吃的小孩子终究要到了糖,得偿所愿,心对劲足。
获得仆人的支撑,老仆更有底气,信誓旦旦隧道:“以是我看哪,此次准离不成!”说罢又看向刘老夫人,“您说是吧?”
沈承宣在乎的却不是七月的拜别会不会折了伯府的面子。从昨晚到现在,他的心从气愤炽热到冰冷一片,脑筋里只要一个动机:
小女人惊奇地看着他。
小叔返来了也抢不走。
不过,这么小的小女人,能解出第一道也不错了。沈承宣想着。就是不晓得会止于哪一步,三步?抑或五步?
人潮涌涌,花灯如昼,小叔设下的连环灯谜始终未有人解出,他和火伴们坐在暗处,笑看浩繁不自量力的应战者一一败退而去,直到又见一小娘子踱步而来。
那样外人会如何看伯府啊?伯府的人又不是都死绝了!
或者说沈家灯楼周遭的统统人都在盯着小女人。
因而他磨着母亲提亲,磨着渠翰林应许,使出各式手腕,千辛万苦终究抱得美人归。
一道又一道,仿佛不过半晌,便追上中间那位国子监博士,然后五十三道、五十四道、五十五道……
从未如此过啊,心跳如擂鼓,手心都在冒汗,毛头小子似的严峻忐忑视死如归。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第三道……
第六道……
话声颤是因为严峻,语速快是因为怕说慢了她就走了。
小竹筒里只放了薄薄的一卷纸,纸上内容未几,是以沈问秋很快就看完了。
沈承宣站在原地,失魂落魄,一颗心仿佛也跟着她远走了。
“靛蓝备马,”他霍然起家,“回府!”
不是欲擒故纵,不是以退为进,不是内心在乎大要却假装不在乎。
连环谜,上谜答案即下谜谜面,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终究谜面之答案需为初始之谜面,成一圆环,故称连环谜。
为了一笔大买卖,沈问秋比来几日忙地几近脚不沾地,饭食也不能定时用,今儿好不轻易得了闲,能坐下好好吃顿饭,靛蓝又拿事情来烦爷。
谭氏和沈问知便为此一向扯皮。
有人想看这纤纤稚龄的小女人可否解出这一百八十八道连环谜,有人想看这小女人面纱下遮住的究竟是如何的面庞,抑或有人二者都想看。
媳妇是外人,但孙女倒是伯府的血脉。除非那不讲究端方礼法的败落户,哪怕是乡间地盘主,也没有儿媳和离带走孙女的事理。
暗处的沈家后辈还是嬉笑着。
刘老夫人微微点头:“是啊,太年青……”
要解出这一百八十八道谜,除了需求文思敏捷外,还得与出谜之人思路相合,不然一个想东一个想西,便如何也扣不到下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