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尘埃落定[第1页/共3页]
小寺人道:“是鄂国公家的蜜斯,这会只正在写昭文呢。”朱樉这才松了口气。
已近初夏,便是昼长夜短,用了晚膳,朱棣见天气尚早,便叫赵恒德预备了弓箭,今后院子去了。刚一站定,却有个十几岁的小寺人急仓促行至近前,倒身见礼,朱棣斜了一眼道:“起来发言。”
殿角的琉璃瓦泛出明晃晃的光,湖儿拖着白瓷药碗徐行入殿,一旁的小寺人伸手打了帘子,一股浓烈的药香弥散了全部大殿,淑妃不由皱起了眉头。
淑妃道:“臣妾虽久居深宫,却也传闻常家令媛品德出众,与太子年纪相称,鄂国公又是完工功臣…圣上意下如何?”
淑妃轻喘了一阵,叫摆布宫人退下,才道:“臣妾多年未曾与亲生骨肉相认,并无牢骚,只盼他能平安然安,不苛求大富大贵,只盼望他能有个好身材,今后能提圣上分忧,但是我已是个油尽灯枯之人,只求皇上能顾恤,让我能看到标儿结婚,臣妾感激不尽。”
他点头应了声:“晓得了,下去吧。”手中的朱漆描金箭缓缓捻动了好久,才将其搭在弦上,手一松,那箭便飞了出去。
“都雅吗?”他问。仪华轻咬了嘴唇,点了点头,身子死力的抵在城垛上,城垛的青砖寒凉如冰,直透过面袍冷到仪华身上,不由颤了一下。
朱棣跟在三皇子身后,一起行至谨身殿前,朱棡见有人一席白衣往柔仪殿去了,又看了看,那人竟是常云月,感觉有些奇特,回身对朱棣道:“老四你看,那不是常家的蜜斯,如何往西宫去了?”
御花圃绿树成荫,万木争荣,一园子的花团锦簇,露水犹挂在枝叶上,晨起的宫人正在洒扫,皇子们早已经用了早膳,结伴往坤宁宫存候。
本能的想要后退,身后却已是城垛,她本是饮了酒,叫这风一吹倒显出几分醉意来,只感觉脸颊微微发热。
只听殿外响起击掌之声,恰是御驾将至。
朱棡有些不解,问:“如何是常家?”
仪华垂了头,有点不敢迎上他炙热的目光。
登城而望,九城以内,万家灯火,如星如炬,远远的,那贩子上花灯灿烂,密密挨挨,蜿蜒数里延伸开去,仿佛长龙,又似银河跌。仪华扶着城垛怔怔入迷,仿佛见着一眼的车水马龙,霓虹闪动,想此时宿世家人不知如何,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天子道:“你夙来懂的分寸,且说来听听。”
朱棣将弓拉的极满,一双眸子直盯盯的看着靶子,一动不动,只听朱樉仓猝问道:“太子妃是谁?”
天子见淑妃正挣扎正起家,忙上前扶了一把道:“你身子柔,且躺着吧,不消行这虚礼。”
淑妃点头应了,取了药匙,一口口喝了下去,只感觉那药汁一向苦道肺腑去了,又接过湖儿递过来的茶盏漱了口,方舒了眉头,轻咳两道:“臣妾有个不情之请。”
朱樉却非常欢畅,道:“只要不是徐家,管她是谁家呢。”
——————————————————————
朱棣拢目看一眼,道:“母后常召她们入宫,想来也宫中也有熟人,去一趟西宫,并非异事。”
湖儿走到床边,轻声道:“娘娘,该吃药了。”淑妃却阖上了眼睛,道:“这药喝了一碗又一碗,也半点不见好转,我怕是命不久矣。”湖儿见淑妃面色青白,心中不免难过,口中却劝道:“太医前日才调了方剂,想此次就对症了,娘娘福泽深厚,又有万岁爷隆宠,圣上那次回宫不是先到咱柔仪殿来?主子定会好起来的。”淑妃轻叹一声,道:“我的病我自是晓得,陈年旧疾,自小我爹就四周寻医,也是时好时坏,不幸标儿的身子也如我普通,想是我并无福分,倒是拖累了他。”说着两行清泪已是缓缓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