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页/共3页]
当时帝家冤案昭雪,安宁身为长公主知冤情而不报,受都城百姓口诛笔伐,却未应下施诤言的求婚,只一心留在都城和缓她和韩烨的心结。
是以比来军献城百姓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连带着整座城池都焕建议朝气。直到八日前连澜清决定将施老将军的骨灰放在城墙上祭拜并要带回北秦王城的布告贴出,留在城内的百姓欢乐之心顿时灭得一点不剩。但北秦五万铁骑守城,城内的百姓除了气愤,一点体例都没有。
韩烨眯着眼,心有所想。三邦交兵已近一年,连澜清若想把施老将军的骨灰带回北秦王城多的是机遇,底子不必拖到这个时候。漠北局势大变,三个月内这场战役必出胜负,不然只要媾和一途,这不是韩烨和帝梓元乐于见到的成果,也不是一心逐鹿中原的北秦大将所想的结局。连澜清想窜改战局,最好的体例天然是将他这个大靖太子活捉军献城,进则摧毁大靖士气,持续南下,退也可手握他的性命增加两国构和的筹马。
两国积怨已久,血仇难明,除非一者亡国,不然世代难相容。
“陛下,军献城虽有重兵扼守,但这些日子不承平,您身份贵重,还是先回王城吧。”
停歇了战歌号角,一年后的青南山重回安乐,可这战役之景是安宁用命换来的。
一语成鉴,潼关一别,等着他们的竟是生离死别。
韩烨或许要全施老将军教诲之恩,施诤言兄弟之情。可她为的,只要一个安宁。
将士神采一重,抿紧嘴不再言语。即便他只是个小将,也知一年前被破的军献城是多么惨况,五万将士守城而亡,三万百姓被坑杀,保护西北二十余年的老将军战死在城头。
北秦之罪,罄竹难书!
这平生,只如果安宁所愿,就是她帝梓元所愿。
配房门被推开,一侍从悄悄走进,朝坐着的男人低声回禀。
“施府怕是早就充满重兵,只等孤自投坎阱。”男人将瓷杯放下,碰出清脆的响声。说这话的人恰是带了面具的韩烨,他只带了一个侍卫,三日前星夜兼程赶至军献城。
军献城是西北重城,城池坚厚,兵甲凛冽,拥五万雄师,八万百姓。大靖立国二十年,此城得施元朗镇守,御北秦雄师于外洋不计其数,得“大靖第一铁城”的隽誉。
此人模样浅显,服饰简朴,却偏生生了一双威仪通俗的眼,只这么随便一坐,便令民气生顾忌,不敢在他面前猖獗胡为。
第四章
此时,君子楼二楼。一布衣男人在配房内临窗而坐,望着街上稀落的大靖百姓和不时挥着马鞭扬长而过的北秦人,眉微微拧住,摩挲茶杯的手一向未停。
直到三今后,归西的一纸密信送到她手里。
可惜一年前,北秦东骞以两国皇室子嗣丧命大靖都城之名讨伐大靖,二十万北秦铁骑一夜突袭军献城,城中副将叛变,于深夜大开城门迎敌。施老将军匆促迎敌,只来得及在城破之际布兵御敌护送一部分妇孺小童分开,三今后军献城破,五万将士战死城头,骸骨埋了城外三尺高,七万百姓除却一万小童,四万丁壮被坑杀,昔日富强茂发的军献城,现在只存活不敷两万老者妇孺,以及那气势汹汹占有满城的数万北秦铁骑。
他身边立着的青年长身如玉,面庞漂亮,一双眼极其内敛,一观便不是凡人,听到这话神情未有颠簸,只对着坐下的人恭谨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