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回来了[第1页/共2页]
忆往昔,前院朗朗读书声,后院袅袅炊烟白;
第二日,坊间传言,这被下狱的三十六人中,有半数为兵部尚书的亲信或安插在各地的探子,而兵部尚书,则是天子的亲信。
曾记得,山畔巷子,有儒衫先生,有跛脚大叔,牵着一个小孩,一起行,一起礼乐诗书与春秋;
这一年冬,北莽女帝以雷霆手腕,杀了她的几个叔伯姐弟,揪出了一系列企图谋反的大臣贵族,并向北兼并了数十个强大部族,扩地百里。但北莽大王子于西流关外丧失九万雄师,女帝大怒,贬大王子于九幽台,静思己过,三年不能出宫。
大唐景业五年冬,春秋寒露重,有人悲,有人喜,有人愁,数不尽悲苦忧愁,道不尽人间风骚。
整衣冠,入龙城,拜女帝,见金龙,内圣外王墨客志,剑气冲霄意气重,不堕圣贤神仙名,擒得九天一金龙。
现现在,旧事知多少,一起行,一起孤寂无人伴。
这一年冬,东唐包含太傅、大理寺卿、兵部尚书、户部侍郎等在内的大小官员共三十六人被匿名告发贪赃枉法,或结党营私,或收受贿赂,一时朝廷表里民气愤懑,天子大怒,斥责有司将其下狱,详加盘问。
曾记得,山畔巷子,有四个少年,相互嬉闹玩耍,一起行,一起欢声笑语兄弟情;
风景如画有人家,山涧笑语青衫新。
熟谙的东西已不再,熟谙的人,也不再,弹指间,物是人已非。
这一年冬,南楚天子广开言路,征召天下读书人和有识之士,并于聚贤阁亲身访问,与其红炉煮酒,赏菊观梅,畅聊天下国事。酒罢,当场授予十数人官职,其他未能授职者,楚王着令他们进入稷放学宫学习,并赠一书一剑,寄意书言志,剑卫国。世人皆言:楚有三千士,提笔可当百万兵。
城外英贤山的小道上,一个薄弱孤寂的身影正踽踽行来,与乌黑的夜空融为一体。
城里笑,城外哭,如是罢了。
这一年冬,西流城外英贤书院产生大火,火光冲天,山下村民救之不急,登山后,全部英贤书院和书楼早已被付之一炬,此中无一人生还。
这一年冬,西流关外来了三辆马车,趁夜接走了宁子逸、洛溪言和赵千山,就连给他们相互道别的时候也没留。
“先生,我返来了!”
被大火燃烧后的英贤书院,已经看不出本来的模样,没了书院,没了桌椅,没了厨房,没了书楼,只余风雪掩覆下的残垣断壁和若隐若现的焦黑,刺目而狰狞。
起码彻夜,西流城里,没几小我会记得。
西流关里,彻夜必定是活者的哀痛,酒入愁肠愁更愁,对月独酌无相亲;而西流城里,倒是彻夜的欢声笑语,没有几小我,会记得西流关战死的大唐男儿。就像没几小我会记得,城外英贤山上,那边曾有一个英贤书院,那边曾有一个大先生,孤身入北莽,一人战一国。
西流城的夜晚,风寒雪重,本来比别的地界要清冷几分,但今晚倒是个例外,城中灯火阑珊,热烈纷繁,街上行人穿越不息,瓦肆酒馆里人满为患,好似除夕普通。
但是,城里的灯火阑珊,城里的热烈纷繁,城里的欢声笑语,始终在城里,到了城外,就只剩下哭泣如鬼泣的寥寂和淡然。
院里清茶杏花香,后山书楼雀鸟鸣;
相传,那日,大先生出城南归,本来残阳高悬的天空,俄然淅淅沥沥地下起细雨,有雷声阵阵,南北西东,唐莽楚魏,春秋四国皆如是,人无言而心哀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