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神秘古籍[第1页/共3页]
固然那缕真气很亏弱,不像那些天之宠儿所谓的一夜丹田盈如湖,紫气东来出南关,但好歹也算有个盼头。以是这些年来,唐笑风每天都会对峙朗读几遍古籍,而后练习一些锻体拳法,打磨肉身,直到数月前,他终究堪堪迈入修行一境,勉强算半个江湖人了。
而当唐笑风拍门进入书楼后,一眼就瞥见了盘坐在墙角看书的亡老。他每次来书楼,都会见到亡老坐在地上看书,乃至连位置也未曾换过,如非他手中的册本不是本来那本,唐笑风乃至都觉得对方是个死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于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
武者修行的第一步,便是丹田生真气,凝元而立。但是从小,唐笑风的丹田,就留纳不住任何一缕真气,恍若一个洞穴满布的水桶,一滴水也留纳不住。不管他多么尽力,第二天丹田内的真气便会消逝的一干二净,仿似从未存在过普通,大先生和小先生对此也束手无策。
没法练武修行,在唐笑风看来,固然一样能够活得很欢愉;但闲暇之余亦不免有些遗憾和失落。
这是一个端方。
唐笑风先回厨房,取了两个馒头、一碟青菜,装进食盒,而后快步向后山走去。
山脉名为西流山,其本来的名字并非西流,亦不成考,相传西流城初建时,唐皇太祖登高而立,望山脉西去万里之遥,目不成及,如西去之大水,叹言“滚滚山流西去日,青丝红袖不再时”,故名之为西流山,既是感慨工夫流逝,芳华不再,也但愿兵燹烽火西流而去,永久安然,并于山下建西流关。反倒是西流山之前的名字,渐不被人提及,不为先人所知,至于现在,天下只闻西流之名,不再知有其他。
一字一呼,一字一吸,不急不慢,极富韵律,好像波澜不惊的溪流,有泠泠之音,充满调和天然之意。
“吸为始,呼为终,一呼一吸之间,清气入体生真,浊气出体为恶,人道之始也!”
但不管是大先生还是小先生,都称呼他为亡老。
“天有阴阳,道有是非,人有存亡,是故生者逆,死者顺,循环来去,始弃世道矣!”
“北有西流关,北莽难翻天”,说的便是在山脉簇拥、隔绝下由北莽进入大唐的最大通道:西流城数十里以外的西流关。只要攻破西流关,北莽才气长驱直入进入西流城,继而南下进入大唐要地。
凌晨的阳光染着露水的澄净,折落在唐笑风的身上,明灭清楚,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烙映着芳华的影象与吵嘴的善恶。
不过,便是这一座,也是弥足贵重,小先生曾言:只要能读完这一座书楼的书,便是在这春秋四国庙堂,也可谋个状元、翰林铛铛。
有些事情,如果能凭胡想透辟的话,这个天下也就简朴多了。就像当年名闻天下的大儒方应龙所言:读万卷书方能明神,行万里路方能明心,二者缺一,就是天大的胡涂。闭门造车,胡思乱想,终归只是自寻烦恼罢了,差了几分意义!
……
答案是必定的,门也并不必然是用来关的,还能够用来敲。书楼的门,就是用来敲的,不管是大先生还是小先生来此,都要先拍门,再进门。
以是,千百年来,北莽与大唐的比武,首要环绕着西流关和西流城展开,城下百万白枯骨,绝非一句虚言。西流城和西流关,就像是两个历经兵燹烽火的巨人,巍峨耸峙,紧紧保护着大唐百姓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