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尊号[第1页/共2页]
赵然自来熟,回身陪着这两位一起庐山向脚下的集镇行去:“正巧无事,我送送二位。”
这二人没法,只得任其自便,林高功问:“赵方丈何时回川?”
“无妨无妨,林高功不必那么客气。”
张略解释道:“此人姓吴,名化纹,原为我大明山东蒙城千户,厥后奉令至云南作战,却不想阵前叛变,投了土蕃。乡城一战,若非此人,我军战果要比当日光辉很多。此人于嘉靖十二年又投了西夏,被夏军编入白马强镇监军司。也不知为何,如此三姓家奴,夏人对他倒是信赖有加,至今已坐到了白马司左厢批示使。”
许方主在此次扣问比武中,因为扮了黑脸,和赵然算是结过梁子,现在便缩在林高功身边,不发一言。
一顿酒吃完,赵然和张略至渡口相送罗洪登船,二十多艘大小江船满载着罗洪麾下上千军士,浩浩大荡向下流而去。
罗洪道:“两位当知,兴王乃天子生父,兴王薨殁后,天子亲身出面,恳请简寂观为兴王举丧,嗣教张天师和嗣教沈真人齐聚都城,诏两京十三省高道入京,足足办了四十九天大祭。礼部本来为兴王上的谥号为“献”字,以“皇叔考兴献大王”之名入祀,简寂观也同意了的,但送至陛前时,却被天子否了。”
“哈哈,多承吉言!”
林高功道:“去火线集合,已经备好了车架的。”
这两人是临时被简寂观方堂抽调上来参与办案的,现在案情告一段落,自是要打道回府。他们因为身处庐山四周府县的原因,被简寂观抽调办案已经不晓得多少回了,从没见过如赵然这般心大之人。换做别人,见了他们都远远躲着走,实在避不开的,也顶多是勉勉强强点头表示一下,哪有这么主动凑上来嬉皮笑容的?就好似前段日子的不镇静压根没产生过一样……
罗洪叹了口气,也跟着骂了一通:“这贼子,当真是铁了心给夏人卖力,真恨不能挖其心、喝其血!”
张略皱眉问道:“这与你被调往大胜关有何干系?”
赵然上前打了个号召:“许方主、林高功,两位这是要回九江了?”
张略道:“天子不喜好这个字,那便换一个嘛,有甚么大不了?”
罗洪道:“兵部侍郎张聪上本,建议尊兴王为“皇考恭穆献天子”,改称先帝为“皇伯考”;尊天子生母兴国王妃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迎入宫中正位,改称当今孝康章太后为“皇伯母”。天子将此奏本发往内阁,内阁争论不下,至今没有进一步的动静。现在都城非常喧哗,局势有些不稳,你说这时候变更关防,让我移驻大胜关,是功德还是好事?”
三人天南海北的聊着,垂垂又从都城聊到松藩,只听罗洪问道:“现在白河那边如何了?可有甚么机遇?”
赵然和张略当然传闻了此事,这是嘉靖二十一年大明的甲等大事,凡是有必然身份职位的人都晓得。
沿路重返庐山,在山脚下时,赵然见到了这一个月来常常“相伴”的许方主和林高功二人,这两位各自挎着个承担,正要下山。
罗洪低声道:“不是换字那么简朴,天子要称兴王为皇考,加天子尊号!”
沉吟半晌,罗洪道:“赵方丈、张老哥,二位传闻过吧?本年正月时,兴王薨了。”
并且追根结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若非兴王薨了,道门就不会在都城停止大斋醮,就不会调集各省监院和方丈入京,就不会给玄元观都讲叶云轩留出空窗期,就不会闹出杜腾会一案,就算闹出来,也会被李云河拦下来,就在本省查对,两人也就不会被招到庐山“关”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