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1页/共3页]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臣真述曰:我者,我侯王也。言侯王有能介然独知,行于大道,唯所施为之事合法,最可畏慎尔。言其大道安然、甚夷易而人不可,但好趋其斜径以求捷速之幸。盖欲速必不达,故深戒之!又言朝廷公署,虽甚打扫洁然,而郊野亦甚荒凉,仓廪亦甚空虚,而戎臣武将不限有功、无功,皆被服罗纨、横带刀剑,属厌饮食、多藏货贿,专取不敷之人。奉不足之室,此诚所谓盗贼之矜夸,岂可谓大道也哉。此盖道君深叹衰困之时,天下若此之过,故立此章以切戒之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臣真述曰:夫以道用兵,则知者必不言其机也,言者必不知其要也。故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者,兵之深机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者,兵之至要也。并不成得而言也,是以谓之元同。故贤人之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非天下之所敌也。但是不敢轻天下之敌,是以远近者不成得而亲疏,惠怨者不成得而短长,等夷者不成得而贵贱,故为天下之所贵重也。
臣真述曰:善建者,谓创业之主,以德升闻,故一立而不成拔也。善抱者,谓继体之君,以仁守位,故一持而不成脱也。此一章盖明其全用修德行仁,以传万祀之福,都不在历数时运、兵戈强力以取之也。故经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又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且自古天皇以降,至于五帝子孙,秉承其位者,多至数万年,少亦数千岁,暨于三代,虽有辟王伤之,犹得八九百年,然后分崩离析,以丧其国。由是而言,岂有历数时运、兵戈强力者耶!必不然矣!又文王之《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又曰:“文天孙子,本支百世。”故经曰:“吾何故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岂不谓然乎!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臣真述曰:夫为君之道,必当隐其聪明、宽其教命,常闷闷然,则民自朴实矣!若上有苛察之心,则其下之人必欺违苟免、不诚不信矣。又福倚祸中,祸藏福内,唯人所召,因事而生,来往胜负之场,跟随宠辱之际,将迎或异,休戚必同,本身及家,自家及国,乃至于天下,无大无小,所宜畏慎,唯此倚伏尔!又凡人之情,但欣福来,罕忧祸至,且处祸之时,万虑思福,居福之地,一不防祸,故曰:孰知其极!矧乃以正为邪,以善为祅。故曰:“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贤人自居其方,亦不裁割于人;自守其廉之不秽,鄙其俗,屈己伸人,故曰:直而不肆。藏明用晦,故曰:光而不耀。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臣真述曰:动出为生,休入为死,十有三者,所谓四关之与九窍也。夫四关者,性命之源流;九窍者,嗜欲之流派。源流则动静存其节,流派则启闭有当时;顺之以是长生,逆之所乃至死。又存生者莫过于养,养过者复伤其生,故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善摄生者,谓圣贤也。伏以道君谦不自言,故曰:盖闻也。夫贤人之道,利而不害,物岂能伤,故虽之原陆,亦不畋猎而求遇虎兕以杀之;虽入军中,亦不被带甲兵而求杀其敌。是以终无角爪锋刃之患者,以其能和光同尘,保养元气,存绵绵之道,得生生之理。故曰:“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又季世用兵,置之死欲求不死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