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1页/共4页]
永嗔笑道:“父皇许我再回北疆,把柔然马队赶回光亮河以北去——就是赏我了。”
宝钗才知湘云本性,只笑道:“药也是混吃的?”说着看向黛玉,知两人中这是个妥当些的。
不想现在俄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未几,然风致端方,面貌斑斓,大家都说黛玉不及。
右列上首须发俱白的秦老将军矜持一笑。秦将军是他的宗子现在出海在外,畴前替永嗔在外洋寻过君子兰。秦老将军对这十七殿下小时候混闹的事情也略有耳闻。
景隆帝漫不经心肠清算着案上奏本,垂着眼皮笑道:“你十六哥现在府上的庶妃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瞧着他府上倒是你这恁多哥哥里最敦睦的。”他抬眼看向永嗔,目光幽深,慈父的一面收敛了,帝王的一面占了上风,“你也老迈不小的人了,总不能天长日久的,还赖在毓庆宫里头吧?”
黛玉只抿嘴看她混闹。
永嗔心头一凛,笑道:“儿子听父皇的安排。”
湘云笑道:“甚么‘冷香丸’,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呢。”
永嗔长了几岁,脸皮也厚了;畴前与太子哥哥商定“不疑不负”之时,过后另有些不安闲,避着太子哥哥走了几天赋如常的;现在借酒盖脸,第二日醒来只作没事人普通,用完早膳还笑嘻嘻叮咛太子永湛,“哥哥许了我的,可不准赖掉。”
永嗔一愣,没推测景隆帝提起这茬来,印象中他仿佛很少见父皇跟儿孙提及婚事——多数都是由母妃传达。他笑道:“柔然未灭,何故为家?”
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娘舅统领,不能肆意华侈,现在升出去,可知天从人愿。”却拗不过母亲,只得叮咛人夫,一起奔荣国府而来。
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又闻声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黛玉听湘云歪缠宝钗,只抿着嘴儿笑,见宝钗看来,才道:“这妮子是个假小子,姐姐久了就晓得了。不睬她她另有一车的话等着,若理她她更不知要如何是好了——我可有说错?”
“妻者,齐也,伉俪乃是敌体。娶妻一事关乎平生,不成粗心,不成仓促。”景隆帝温言缓缓,极罕见地跟儿子讲起事理来,“又不是叫你马上结婚,不过是先留意着。朕的意义,早已下旨,搜寻才气,活着宦名家之女,亲名达部,以备挑选,为宫主郡主退学陪侍,充为秀士赞善之职。若此中有好的,便留意些;并无中意的,还是发还回家,也不误了底下女子。”
次日一早梳洗过了,俩姝联袂往梨香院而去。
这一番议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算完,永嗔得了几个老将军的点拨,喜不自胜,看永沂都感觉扎眼了很多。
“十六哥,你就莫要打趣我了。”永嗔内心烦乱,扯下永沂的手臂来,胡乱一点头,自顾自回惇本殿去了。
黛玉见了,内心纳罕,面前此人竟全然是她设想中“宝钗”该有的模样。
一句话说得宝钗面红过耳,黛玉也点着她额头嗔道:“一日大似一日了,说话还如许鲁莽。”
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宠嬖放纵些,遂致老迈无成,脾气豪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整天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罢了。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昔日的情分,户部挂个浮名支领赋税,其他事体,自有伴计故乡人等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