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铜雀台十四[第1页/共3页]
《短歌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曰:『《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吹打。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卽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成入宴乐。』」《雅》有《蓼莪》,为孝子不得终养;《颂》有《闵予小子》,为成王朝丧朝庙。魏氏节朔吹打,非古也。然其情辞悱恻,则去《三百篇》远矣。
《於玄武陂作》柳垂有色,色美在重,羣鸟有声,声美非一。水光众多,与风澹荡。佳处全在活泼。写景如不活泼,不如其已。
《艳歌何尝行》其六字为句,生繁华之家,袭父兄之宠,飘荡樗蒲,途穷日暮,乃至中道乖离,室家相弃。墨客敍其妻悲怨之情焉。上篇(「飞来白鹄」篇)政荒民散,室家不能相保,处佳耦之常而不成常者。此篇少壮不自努,穷老弃妻。处佳耦之变而不成常者。所觉得「何尝行」也。
《临高台》此诗前后分两解,前约汉铙歌《临高台》,后约瑟调《艳歌何尝行》。疑时被命远征,故以黄鹄为比,前祝君,后自叹也。微意在「行动臣当尽忠」六字内,言臣固当尽忠,君亦当体恤臣也。此诗玩其词旨音节,当属瑟调《临高台行》。
《秋胡行》(「朝与才子期」篇)若,海若也,神之故曰「灵若」。「明珠」喻道。此魏文思贤之诗也。(「平常绿池」篇)「有美」四句,亦见《善哉行》。《秋胡》古辞已亡,凡述事题,得古辞一篇,先人更可不作,如传玄二首已属赘矣。故前人於此题多假借之词,本其沉迷欲海,则为求仙之说,所谓真人,何有於路旁美妇,「晨上散关山」是也。本其偷欢瞬息,则为神仙悠长功名不朽之说,鼎盛不再,进趣放逸,俄然腐朽,「愿登西欧岳」是也。本其佳耦俩不了解,则为人不易知之说。尹躬暨烫,咸有一德,而此佳耦贰心,「尧任舜禹」是夜。若「朝与才子期」与「平常绿池」二首,一则海阪莫致,一则在庭可遗,皆非路旁乱掷。而折兰结桂,采实佩英,则又见投金之可鄙,皆反《秋胡》之意而为之说也。魏晋而后,不发此箧,而《刘生》、《王明君》、《铜雀妓》、《班婕妤》诸词,纷繁作焉。辞繁不杀,义蕴绝矣。(同上卷七)
《长歌行》严沧浪以「岧岧山上亭」其义分歧,别为二首。乾按:……魏文「西山一何高」篇,亦当以「彭祖称七百」为《折杨柳》本辞,慨叹愚夫妄传而作。而以「西山一何高」为艳。必欲合而解之,则有不成通者。
《猛虎行》诗觉得汉宠任外戚,卒致族灭,故为厥后者戒。不知后夫人之行、侔於六合,一与之齐,毕生不改,果如《关雎》、《鹊巢》能以徳选,岂其甫媾新欢,遽防起落?魏文寡恩,他日《蒲生行》之作,已兆於此矣。
《十五》此魏文参军,卽其行役门路所经见而兴慨也。古辞有《十五参军征》诗,疑卽此《十五》,而魏文拟之也。……《水经注》:「魏文帝猎於大石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阳南。」乾按:溪谷统统楩楠芝草,以比国度富庶。雉雊鸡鸣虎啸,以比谗党比周。操后妻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植性机灵,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丁仪、丁廙、杨修数称植才,劝操立觉得嗣。此诗所指雉雊鸡鸣,则仪、廙之属;虎啸风起,则植也。(同上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