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魏食货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68章 铜雀台其十[第1页/共4页]

胡应麟

魏文「朝与才子期,日久殊将来」,康乐「园景蚤已满,才子犹未适」,文通「日暮碧云合,才子殊将来」,愈衍愈工,然魏、宋、梁体多自别。(以上同上卷二)

《短歌行》衔恤诗极不易下笔,子桓斯篇乃欲与《蓼莪》并峙,静约故也。悲者行必静,哀者声必约。

魏文《杂诗》「漫漫秋夜长」,独可与属国并驱,然去少卿上一线也。乐府虽酷是本质,时有俚语,不若子建纯用己调。盖汉人语似俚,此最难体认处。

《猛虎行》端际密窅,微情正尔动听,於艺苑拒不称圣!钟嵘莽许陈思以入室,取子桓此许篇制与相颉颃,则彼之为行尸视肉,宁参谋哉!

《善哉行》(“上山采薇”篇)子桓《论文》云:“气之清浊有体,不成力疆而致。”其独至之清从可知已。藉以此篇所命之意,假手植、粲,穷酸极苦,磔毛竖角之色,一引气而早已不由。轻风远韵,映带民气於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但此已空千古,陶、韦能清其所清,而不能轻其所浊,未可许以嗣声。(“有美一人”篇)排比句一入其腕,俱成飞动,犹夫骀宕句入俗笔,尽成滞累,於是乃知天禀。“嗟尔古人,何故忘忧。”古来有之,嗟我何言。如此胸中,乃许言情。(“朝日乐相乐”篇)悲愉酬酢,具用其始情,一入熳烂,即屏去之。引气如此,哪得不清。(“朝逰高台观”篇)用赋广托,不知者或谓之比。

《钓竿》读子桓乐府,即如惹人於张乐之野,冷风善月,人间陵嚣之气,淘汰俱尽。前人所贵於乐者,将无再此?

古人例以七言是非句为歌行,汉、魏殊不尔也。诸歌行有三言者,《郊祀歌》、《董逃行》之类;四言者,《安世歌》、《善哉行》之类;五言者,《长歌行》之类;六言者,《上留田》、《妾薄命》之类。纯用七字而无杂言,全取平声而无仄韵,则《柏梁》始之,《燕歌》、《白紵》皆此体。自唐人以七言是非为歌行,余皆七言古乐府外,歌行可法者:汉《四愁》,魏《燕歌》,晋《白紵》。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子建天赋绝出,乃七言独少大篇。

文帝诗源于李陵,毕生无改。诗家分体以年代者,文帝兼属建安黄初二体,岂文帝为太子与为天子时,有两样笔墨哉?盖建安当羣彦蔚起之时,流派各立,论者盖以建安目之。盖其体庞杂,文帝之体总括於中,要以陈思为杰。至於黄初,王、刘、应、徐,雕丧已尽,而主持风雅唯文帝。而陈思入黄初,以忧生之故,诗思更加沉著。故建安之体,如斑斓黼黻,而黄初之初,一味清老也。

《杂诗》此二首有疑惧意,应作於魏武欲易太子时。盖太子国之副贰,不成一刻离君侧者也。远出在外,而谗人居中伺隙,危道也。此诗虽云杂诗,而后首曰“至吴会”,前首曰“思故里”,可知非作於邺中者。旧注谓文帝为太子时曾至广陵云。前章似仿苏属国,后章似仿李都尉。(“漫漫秋夜长”篇)此首从古诗两《明月》篇来,淘錬及其莹静,味深而色秀。中间句句相生,总以“多悲思”为骨,以“思故里”为筋。二句乃展转披衣之因,“漫漫”句乃展转之缘,“烈烈”句又披衣之缘。“白露”以下,正写彷徨。“白露”句,又缘中之缘。下文一俯一仰,皆今后句兜的一警写出来的。“俯视”句,先写一俯,人凡有愁思必垂其首也。净水波者,水面一片秋光,方省是明月所为,乃又仰看。“天汉”二句,详写一仰,全篇寄意,全在此二句。“明月光”喻魏武。“三五”句即借诗“嘒彼细姨,三五在东”之义,喻子建。“天汉”句,乃带转细姨以就中天。“月光”者喻丁仪王粲之徒。盖“嘒彼细姨,三五在东”者,乃妾不敢当正之诗,谓此三五细姨在东地平之上,用以自比,而以中天之位,让当正之嫡后也。盖此三五细姨本丽天汉,原诗取义,为其抱衾掖庭,非官方之比。此诗未及到秋,细姨在东地平上,天汉亦在东地平上,及时已秋矣。天汉西流,则此细姨随天汉而转,天然亦到中天。墨客彷徨之际,恰当月在中天,则此细姨天然与月相凑一处。“正纵横”,言扶之者众,竟与明月争光,而彼星经所谓前星反流落他处可知矣。“草虫”句又一俯,逗下文愁思。“孤雁”句又一仰,逗下文思乡。二句正从明月照出,而兼映前北风意。“愿飞”句,暗用四皓事,见己无援。“欲济”句,用诗意,见己身在处。“向风”句,又转应第二句“北风”,然不言北者,前已点明,不需重言,罢了知其故里在北云。(“西北有浮云”篇)西北指邺下,即下文之“我乡”也。谓之西北者,乃宸极之所,身为太子,不成一日远去者也。以云为喻者,取东南远洋多风,西北近山多阴故也。曰“浮”者,谓其本之不固。“如车盖”,喻其势之小也。“惜哉”二句,妙在一“适”字,谓魏武本无易储之意,偶为小人辈所荧惑耳。“吹我”二句,东南之行亦非君父意,为小人所间,欲以伺隙,不然未会飘风之前,彼如车盖之如此,方且亭亭,然止於西北,何尝有一些摆荡。“吴会”二句,重在一“久”。赖我圣善之君父,我即偶出,一定即见弃置,但恐事久则变耳。故不能“久留滞”。然此一出,已分弃置。即已弃置,君门万里,岂敢复陈?以是中间惕惕,常怀畏人之念耳。曰“客子”者,言行客在外,孤身无伴,易得人侮,况身为太子如此乎。前章写的深细,后章促急,至末二句换韵处,其节愈促,其调弥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