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十七)[第1页/共3页]
“有劳高副使襄助!”杜环与段秀实拱手见礼。
勤政务本殿中,端坐御座之上的李隆基听到史思明兵败如山倒,面露忧色:“江淮安则国用足,国用足则贼可定,永王之功,与天齐高!”
“……突骑施部望风而逃,碎叶之围遂解。葛逻禄高低感叩天恩,征发控弦之士五万,为陛下前驱,擒杀安贼。昂首恳请陛下赐素叶郡主为葛逻禄可敦,葛逻禄将世世代代为陛下镇守西陲。臣阿史那旸、高舍屯、杜环、段秀实、谋剌逻多顿首谨言……”
李泌一腔愤激,但他明白,贤人不遗余力鼓吹永王之功,天然是为了壮朝廷之威名,定天下臣民之心。只是如此大张旗鼓,与当年恩宠盛王如出一辙……
“霨郎君,风雨如磐,你将如何应对呢?”李泌蹙眉长思,忧心忡忡。
“共纾国难乃某辈之责。”高舍屯摇手道:“吾本就踌躇是否插手碎叶战事,无法兵微将寡,若非两镇兵马赶来,突骑施人岂会等闲撤兵。”
“陛下圣明!”殿内群臣纷繁膜拜庆祝。
“副使过谦了!”段秀实瞥了眼杜环:“突骑施人兵强马壮,远超某所料,若无河中兵马,恐怕吓不跑忽都鲁。”
“走,会会谋剌逻多去!”杜环昂首望向熟谙的碎叶城。
十月胎恩重,三生酬谢轻。
南风拂寒甲,晨光透暖光。
永王露书记捷同时,向贤人上了一道奏章,斥责素叶军使王霨不遵军令,肆意妄为,私行追击,导致素叶军坠入叛军骗局。为救援素叶军,北庭军丧失惨痛,都护王正见中箭身亡,若非江陵军及时赶到,王霨也将堕入敌手。
疏钟平野阔,青柏夕霏凝。
蒲月初七傍晚时分,华州城外王忠嗣墓园内,仪卫森森、旗号如云。
“退之前,我们得用战车、梢砲给唐军点上马威,免得被其小觑。”
李泌当然清楚永王信口雌黄,更晓得高力士已将通济渠之战原本来本报于贤人。但贤人对永王奏章所言通盘接管,下诏痛斥王霨之罪,剥夺其河东军兵马使兼素叶军使之职,念其幼年无知,且为忠烈以后,留其从五品官阶,命其将王正见棺木安葬在太原后,回京思过。素叶军幸存将士,悉数编入江陵军,服从永王调遣。
“来的好快……”杜环虽早有所料,但阿史那旸呈现的还是比他设想的还要早一点。
“传旨,封素叶郡主阿史那霄云为素叶公主,择良日下嫁葛逻禄叶护谋剌逻多。”
“某推心置腹,为何频频有人忘恩负义?”李亨抬眼望向东南,他这几日几次翻阅王珪的密信,逐字逐句考虑,却仍揣摩不清王正见之死,究竟是李璘的偶然之失还是成心为之。
王正见死不敷惜,李亨在乎的是北庭军、素叶军的精兵强将。颠末数年朝争的惊涛骇浪,李亨深深明白,唯有把握兵马,才气争夺大位。从太宗天子到当明天子,莫不遵守此道。
“王正见身故,素叶军近乎全军淹没,平卢叛军攻占青密二州,永王竟美意义露书记捷。”膜拜在地的李泌腹诽不已:“更糟的是,朔方军在云州城下遭受偷袭,西退百余里。叛军高秀岩部腾脱手来,随时能够西进关中或南下雁门关。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孰之过也!”
现在睢阳之战虽胜,倒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王正见战死、北庭军元气大伤、素叶军片甲不回、平卢军占有青州密州,李亨身为天下兵马元帅,声望因之受挫,光复东都的大计也不得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