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唐第一公主》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69章 六十九[第1页/共6页]

在如许的大背景下,能读书进举、靠才学立名天下的,大多是家学渊源的世家后辈。豪门学子和百姓之子想鲤鱼跳龙门,难如登天,至于那些家道贫困的,但愿就更迷茫了。

那几位豪门学子住在崇仁坊的一家邸店中。

裴英娘为李治系上五毒香囊,理好丝穗,口中喃喃道:“愿阿父福寿康宁,岁岁安然。”

亲王食邑万户,但是实封绝对没那么多,文里是十七想多了。

没体例,谁让他的几位小友出身太寒微。长安城的诸位郡王、国公爷常常摆宴延请学者文人,但是他们连请柬都拿不到,更遑论在宴席上大展诗才了!

端五就是要在各种馅料的粽子之间踌躇盘桓,才有过节的感受呀!

在这个朝代,文明是专属于权贵阶层的。

裴英娘看完诗赋,比如大热天饮下一杯冰雪甜浆,心头敞亮,通体舒泰,不由自主合掌一拍,“人才啊!”

唐朝册封有食邑,但是普通是虚封,听起来风景,只要加实封的才真有钱拿。实封几百几千户的意义就是那一块儿地的税收朝廷替你收,然后供应你一小我花,还旱涝保收,如果当年饥荒大难啥的收不到钱,朝廷会主动把税收给你补上。

李治揉了揉她的头顶。

“公主留步。”

裴英娘长眉微微一挑,抽出一张边沿有毛边的纸张,大略看一眼,本来是一篇诗赋。

散学后, 儒学士叫住裴英娘,颤颤巍巍走到她面前, 慎重作个揖, “某有个不情之请。”

裴英娘停在回廊台阶前,很想说既然您老都说是分歧道理的要求了, 那么干脆就不请吧!不过儒学士对她很好,不但耐烦教诲她, 不厌其烦帮她讲授典故, 还到处为她着想, 顾忌到她的养女身份,在李治和武皇前面前嘉奖她时, 既能哄得帝后欢畅,又不会给她招致费事,如此用心良苦, 能够说是非常可贵了。

李治笑容满面,含笑看着她。

她面不改色,细心缠好丝线,打了个简朴的结,含笑道:“愿阿兄绿琪千岁树,寿比泰山松。”

她低头看着铜盆里高低起伏的花瓣,俄然听到李治在唤她。

当然,李弘、李贤、李显和几位阿嫂的香囊她也预备了,但都是半夏和忍冬做的,只要第一针和最后收针是她挑的线。

这是把李旦当作老寿星打趣了,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念他的诗不会太超前。

信笺一来一回中,转眼便到了蒲月初五。

裴英娘悄悄腹诽,公然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那是在采摘棉籽,不是在摘花呀,棉花的花朵如何会像落雪?

裴英娘平素很尊敬儒学士, 还了一礼, 含笑道:“先生但说无妨。”

儒学士目光暴虐,献给她的诗赋都是文采斐然、出类拔萃的佳作,哪一篇传抄出去都能立名。此中有两篇,不但字字珠玑,才藻艳逸,字里行间还模糊透出对裴英娘的奉迎赞美之意,同时不忘拔高态度,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称道乱世繁华,把李治和武皇后也顺带大夸特夸一顿,夸完他们不算,顺带着连朝中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并隐晦地吹嘘一遍,的确是狗腿肉麻到了顶点。

端五日,插菖蒲,食角黍,饮雄黄酒,系五彩丝,佩五彩香囊,祛五毒。

端五这天放眼望去,到处是五毒纹样的装潢,衣袍、鞋袜、巾帕、簪环金饰,满是毒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的图案。裴英娘也抽暇给李治、武皇后、李旦、李令月几人亲手做了几个五毒香包。她针线不好,偷懒学了挑花的绣法,用十字单面挑针,绣了几样毒物在香囊上,远看活矫捷现,五彩斑斓,固然不及宫人缝的香囊精美,但胜在活泼逼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