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年间凌烟阁24功臣[第2页/共3页]
原为李密部下,附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保举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密而下狱,张拒不招认保护了李世民,因此有功。贞观年间,因长于行政而颇得信赖,又揭露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建功。但厥后因好巫术而逐步名声废弛,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
莱公杜如晦第三。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军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担。李渊起兵掉队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他杀得逞,终究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雄师事行动,特别灭王世充被评为军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
李世民首要幕僚,长于策画。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打击渭北,受温彦博保举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亲信,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即位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卖力行政,为附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赖。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担。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打击,奋力抵抗。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毕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反面,多次获咎李世民,宦途沉浮,但从不“改过改过”。厥后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宋公萧禹第九。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明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身后入李世民幕府。而后经心帮手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奸佞、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褒公段志玄第十。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插手李唐历次首要战役,以勇武闻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回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插手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松散,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凭借李渊,与李氏父子和睦。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卖力招募懦夫,有大功。打击长安时任前锋,擒隋主将屈突通。而后功绩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定罪,只贬官罢了,病故。
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身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明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利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派到李世民帐下。插手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首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
卫公李靖第八。
申公高士廉第六。
梁公房玄龄第五。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绩是揭露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极刑一次。贞观初年卖力与突厥交际事件,被李靖“暗害”,竟古迹般逃生。厥后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