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宋明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68章 荐举名将[第1页/共3页]

次日早朝。

金崇岳老头子,更是满脸的佩服,叹道:“公子固然初入朝堂,却对朝中大臣了如指掌,此人的确比李伯纪更加合适,老夫佩服!”

顷刻间,全部朝堂之上,数以百计的目光,全数望向了赵皓,全场鸦雀无声。

以节约节俭的形象示人,这是清流派的典范风格。

说得直白点,他有体系在手,又是宗室,并且现在乱世将起,他想黄袍加身并驳诘事,但是若想抹去得位不正的名声,倒是难上加难,毕竟三服以内的宗室上百人,遵循法则就算赵佶和他的几十个儿子们都死光了,也轮不到他赵皓上位。

三人死死的盯着那三个字,细细看清以后,不觉脸上都暴露如释重负的神采。

清流派真正强势崛起,已是金人南下,宋钦宗赵桓即位,太门生陈东上书诛六贼以后,李纲、宗泽等人被推上朝堂,才迎来了清流派的春季。

PS:身材有点不适,半夜不了……

选的是汴梁二流酒楼的一处清幽的阁子。

赵皓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四个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在官员俸禄极其丰富的大宋朝,只点了五菜一酒,可谓算是奇葩了。

话音刚落,户部侍郎唐恪已挺身而出,率先提起三衙之首之事,再次荐举刘延庆任之。

徐处仁接话道:“不知此次三衙之首,公子意下如何?须知此事,官家之意仿佛全在公子一言,公子不成不慎之啊。”

这三人,便是朝堂当中清流派的代表了。

金崇岳和吴敏两人,见得赵皓的神采已表示默许,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三人齐齐举杯,敬了赵皓一杯。

赵皓心头终究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赵佶问道:“三衙之首,你可曾想好荐举何人?”

只是,朝堂之上的氛围,变得愈发诡异和肃杀起来。

赵皓也不觉得意,与三人酬酢一番,便落落风雅的坐下,四人各占一方,把酒言欢,固然菜式简朴,那女儿红也不过是五年陈的,却也吃得有滋有味。

……

老头子俄然一仰脖子,满饮一杯酒,然后猛地一拍桌子,激声道:“现在我大宋朝,看似四海清平,实在吏治败北,民不聊生,又有北患未平,幽云未复,但是奸佞之臣当朝,奉承之徒秉政,赵大夫既为大宋宗室,岂不怜惜乎?”

如果不出不测,三衙之争,将于本日发表成果,分个胜负。

凡被清流党不喜者,必定被清流党人黑出翔来,比方严嵩之流;凡是与清流党中人,即便贪赃枉法,也会被美化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比方贪赃枉法更甚于严嵩的徐玠。

一盘圣旨骨酥鱼、一盘肉脯、一碗豆腐羹、一盘煎蛋、一盘清炒小白菜,一坛女儿红。

这也是赵皓正视清流党的启事。

不然,就算他黄袍加身,也即将面对内哄不止,内乱不息的局面,难以结束。

清流,是中国封建王朝期间统治阶层内部的一个政治家数的称呼。他们评断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批评寺人,对外主张与天国国门以外,对内倡导整饬纪纲。

世人还是定时到垂拱殿,按序排班,等待官家的到来。

赵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整了整官袍,又扶了扶管帽上的长翅,这才寂然答道:“微臣荐举平西夏之名将,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批示使、应道军承宣使种彝叔为三衙禁军之首,还望官家恩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