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文风盛(2)[第1页/共3页]
他身后的男童十来岁的模样,眉眼间模糊与“正夫兄”有几分类似,唇红齿白的非常姣美。
前文说过开封物价低垂,房价更是节节爬升,逾五成的人都有力采办而挑选租房居住。
而郭概的二半子叫赵挺之,就是阿谁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的北宋丞相赵挺之。
“真的么……”小女人眯着眼,又雀跃起来。
李格非打趣道:“正夫兄有宋玉之称,嫂夫人亦是端庄贤淑,汝好福分,娶得良妻。郭曹州好眼力,慧眼挑贵婿。”
李格非叹道:“正夫兄真脾气也。”
李格非父子皆出韩公门下。“韩公”,便是为相十载、帮手三朝的北宋名臣韩琦,其子韩忠彦是徽宗朝丞相。
刚拿起茶盏,便听得屋别传来明朗的声音:“文叔兄,某不请自来,还不出来迎候?”
王棣也是悄悄惊奇,在他的印象中,李格非是不苟谈笑、不善言辞的,在这位正夫兄面前却显得“肆无顾忌”的,真是奇哉怪也。
王棣又揉揉她的头发,和声细语:“换牙是功德啊,是生长的标记。乳牙不换,何故成人?小度娘就快长大了呢。”
李格非冷静看着二人的互动,竟然有了老怀甚慰的得意,他明显是乐见其成的。
对了,在本来的汗青时空,赵挺之的季子叫赵明诚,娶妻名叫李清照……
王棣转刹时生起各种动机,却也未透暴露分毫。
“定陶等县置广济军,熙宁四年废广济军复置曹州,州治在定陶县西左城,其间郭概来曹任知州,曾于州城建披云楼……”
王棣笑道:“早看到了呢,嗯,掉了三颗牙,说话漏风了。”
赵挺之眼睛一亮,喜形于色:“本来是王家三郎,某道谁家儿郎有此风韵呢。早前听闻大丞相孙侄五人齐落第,觉得天下雅事,想想克日也该入京了,不想在此得见,好好好,大丞相得孙如此,当含笑地府也。”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正夫兄”算是步入老年了,倒是精力矍铄,加上边幅堂堂,气度文雅,实在不凡。
女儿幼年丧母,本身又未曾悉心照顾,李格非心胸惭愧,自是对度娘宠嬖有加。至于男女之防,他非陈腐之人,何至于自寻烦恼?何况,王棣“才貌无双”,他是极其赏识看重的,正所谓丈母娘看半子……呃,顺其天然就好。
郓城得王棣相救,她对拯救仇人的称呼便从“三哥哥”换作了“棣哥哥”,此中启事无从得知。
王棣虽未表示出非常,李格非倒是晓得其心机,豁达的笑笑,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某无颜子之贤,唯甘之如饴也。”
王棣不失礼数地一揖:“末学掉队见过前辈。”
王棣恭声道:“小子受教了。”
“哒哒哒”,跟着一阵轻巧的脚步声渐近,李清照从前面小院奔了过来,甜甜地唤了声“棣哥哥”,灵巧地站在王棣身前,眼巴巴地瞻仰着对方。
李格非看看那眼神清澈的男童,道:“明诚长高很多,这五官样貌愈发肖父了。”
帽衫是士大夫寒暄常服,普通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
看看,人家郭概为两个女儿挑的夫婿,啧啧,甚么叫“慧眼挑贵婿”?这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