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唇枪舌箭[第1页/共2页]
即便不分封,外洋之地,朝廷亦鞭长莫及,与其任由荒凉,不如分封,皇上亦可多一种犒赏体例。主子窃觉得,外洋分封,可谓一举数得,无益而有害。”
康熙平生经历过无数的党争,对于上书房这几个大臣的阵营、态度、奏对的侧重点,都是一清二楚,听完以后,仅仅只是扫了世人一眼,内心倒是暗自感慨,老十四真是大才,这些个朝廷的顶尖大臣,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出这外洋分封背后埋没的目标。
想明白这此中枢纽,张鹏翮一阵轻松,略微思忖,便沉吟着道:“凡事无益必有弊,外洋分封既于国无益,亦有其弊端,分封之害不必赘言,即便是外洋分封,光阴一长,亦不免有封国呈现尾大不掉之势。
如果外洋分封能够顺利推行,太子放逐外洋的机遇就能多一分,既然康熙是偏向于外洋分封,王掞也就不再有所顾忌,当下就率先说道:“微臣不敢苟同,外洋蛮荒之地,地狭民稀,如何能成尾大不掉之势?何况海路迢迢,大净水兵又强大非常,实不必庸人自忧。”
既是如此,倒不消再鼓吹,反到要挑挑刺,引发回嘴,从正反两面论证外洋分封的可行性,以起到拾遗补缺之效。
嵩祝是中立派,四边不靠,他是老军务,天然是扬长避短,略一沉吟便洪声说道:“水兵南洋大捷,霸占西班牙占有多年的马尼拉,大吕宋,亦未用多大的兵力,可见征服外洋之地,并不需劳师动众,这穷兵黩武一说,倒是非常牵强,如果仅靠水兵,便可征服大片外洋之地,主子是死力同意,岂有嫌边境太大之理?”
终究听到康熙赐座赏茶,世民气里不由都暗松了口气,不然这外洋分封,他们底子就不敢多言,跪不起!谢恩以后,一世人纷繁起家落座,内心却在揣摩康熙对外洋分封是何态度?十四爷既然已经向康熙提及,两人说到了甚么程度?
几位上书房大臣,哪个不是人精,略一咂摸,就都明白过来,内心不由都是一松,既然清楚了康熙的态度,这事就好办多了。
一听张鹏翮如此毫不包涵的痛批外洋分封,并且句句都说到点子上,殿内统统人都为之一怔,十四党窝里反了?李光地微一沉吟,便明白了张鹏翮的企图,不过,他夙来谨慎,固然内心悄悄赞叹,倒是不肯多言。
裕亲王保泰瞥了世人一眼,这帮子上书房大臣个个都是心机深沉之辈,而隆科多、马高鸣是武将,鄂伦岱又是新近开罪,此事还只要他合适带头回话,何况外洋分封,他亦是死力同意,即便是有一府之地为封地,他亦不肯意窝在这都城,一方诸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岂是这空筒子王爷能比的?
马齐听的心领神会,教唆诽谤他但是玩的熟溜,当下就跟着说道:“外洋分封,另辟门路,有分封之利而无分封之害,实乃亘古未有之创举,必为后代所传诵。此事一经传出,便引发都城颤动,大家争相探听,可见是深得民气。”
!#
第340章唇枪舌箭
王掞可说是太子的死忠,在太子兵变一事上,他建议太子封闭九门开释被挟持的群臣宗亲,倒是阴差阳错立了一功,对于太子在安宁门外率七千之众投降,他开初是百思不得其解,待外洋分封的动静传出以后,他才模糊猜到,能够是十四爷或者是康熙应允,欺诈太子放逐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