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秦宠婢》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凤仪歌[第1页/共3页]

“全数开口!”

因而命人用土筑起了方形的祭坛,昌大祭拜以后,命李斯刻石立碑,称道功德,以向大地汇报本身的功劳,报地之恩。

梁儿痴痴望着面前步步登高的那一抹高大的玄色背影,冥冥间,竟感觉他是那般形单影只、茕茕孤单。

“梁儿……我只要你……在这世上,我只要你一人便可,以是……永久也分袂开我……不准分开我……”

“看来,你应是已知我心中所想了。”

当赵政问及要如何停止封禅大典时,鲁地儒生与秦国博士百余人狠恶会商了好久,终是难以同一谈吐。

两今后,峄山山顶。

一行人就这般浩浩大荡向泰山最高的岱顶登去。

世人迷于这绝世萧曲的意境,痴然瞻仰那二人越登越高,却突闻一人惊呼道:

下山去往梁父之时,俄然下了一场急雨,赵政便令大师在树下暂避。

皇家的车队一起行过量个郡县,用时近一个月,终究达到鲁地,邻近泰山。

赵政感觉此树风趣,临走时还给它取了个名字为“五大夫”。

“可将鲁地的儒生都召至峄山之上参与立碑刻石之礼。一来,他们是本地的有学问之人,可鉴证刻石的过程,使其更传闻服力;二来,封禅大典已近千年未曾有过,其礼节情势也几近失传。这行封禅之礼的详细细节,或许能从坐拥泰山千百年的齐鲁儒士口中知会一二。”

辩论至此,就连梁儿都几乎笑出声了。

其他文武大臣和十几个自太乐而来的乐工亦是一脸懵怔,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了原地。

正中午分,当加盖了玺印的《大秦水德兴国》文书被以石泥金绳封好,埋于圆形的土筑祭坛之下,耸入云间的岱顶之上,便幽幽飘出了女子空灵清澈的歌声。

李斯的铭文文法,松散浑厚,安稳端宁;字形均匀,疏密适合。

梁儿敛唇莞尔,缓缓道:

这曲《仪凤歌》本就是上一个封禅之王周成王在刚继位不久、天下大治、即将封禅之时所作,用在现在恰到好处。

而当年的鲁国,在厥后被齐国所吞,现在亦被称为齐鲁。

梁儿跪坐于一旁,盈盈一笑:

而有一棵古树生得特别富强,赵政带着梁儿站鄙人面避雨,竟然没有被淋湿分毫。

梁儿紧随赵政,走之前眼神如有似无的扫了一下世人的神采。

亲眼目睹了天子的龙章凤姿,又细细咀嚼过石碑之上列出的一字一句,思及两年来齐鲁的诸多窜改,那些生性呆板的齐鲁儒生们无一不打从心底臣服。

空旷无尽的高山中,萧声时而矗立激扬,时而降落空濛;时而漂渺如丝;时而沉稳如松……

这一幕令在场世人无不瞠目痴醉。

如此这般折腾了整整一天,回到行宫时已是夜里。

“孔孟以为,泰山掌的是天下,而峄山掌的是齐鲁。你此行去往泰山是为了要安定天下,而眼下既然先路过峄山,那便不防先在峄山刻石立碑、称道你的德行,将能人贤人辈出的齐鲁之地稳握于手中。”

五大夫是秦国的爵位名,职位相称之高,高于浅显的大夫、官大夫和公大夫,被称为“大夫之尊”。

赵政在众大臣和儒生的膜拜下立下石碑,由李斯以小篆体刻字,将赵政自同一六国后的功劳和安民之策一一列举。

萧音呜呜而起的顷刻,赵政身形微滯,却并未转头、持续前行,只淡淡勾起了唇角,霸气冷峻的面上,竟似是暴露了一抹温缓的笑意。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