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大后方[第1页/共2页]
辽东抚顺东北部的大山中,很多旗丁和包衣们正在满山的寻觅野果。
有些职位高的旗丁,另有几个包衣主子使唤,日子过得也算松散。
城上的镶黄旗旗主拜音图气的浑身颤栗,很想冲上去弄死这两个龟儿子,一想到皇太极临走时下达的死守辽阳的号令,他便没了脾气。
洪武十七年,大明在高尔山下兴建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谕赐“抚绥边陲,顺导夷民”,“抚顺”一名由此得来。
不管明军如何热诚,拜音图就是不出战,明军靠近了城池他们就用城上的火炮轰,很有一些当年袁崇焕守宁远的味道。
抚顺四周山峦如海,耕作面积很少,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建州部的老弱,年青力壮的大多去了辽中、辽南等地定居,战时出征,过上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
崔英泰一家被押往辽东后,作为包衣分派给了满洲正黄旗旗丁巴吉。
俄然间,一阵紧锣密鼓的声音自山下传来,一个年老的老者在山下喊道:“统统人各回各牛录,上头有要事告诉!”
周遇吉驻防盖州,吴三桂驻防耀州,防备金州和复州一带的东线清军。
壕营的防备仅次于城营,要求壕沟底宽一丈2、口宽一丈五,深一丈以上,挖出的土堆于内岸排紧,高出空中4、五尺,以制止清军袭营。
辽阳城下,朱慈烺坐在高高的战车之上,火线不远就是高大的大纛旗,在龙纛四周则是一辆辆收回号令的大鼓车。
山上一片慌乱,打猎采参之人纷繁背起背篓返回村寨。
逃窜将军吴三桂驻守的耀州并不首要,他就算跑路了也不影响全部战局,周遇吉离他只要几十里,随时能够顶上。
旗中的章京感觉他无用了,就将他打发去抚顺老寨搞扶植,崔英泰自此就在抚顺扎根了。
七月中旬,辽东烽火四起,自西线的辽河至东线的盖州频繁产生中小范围的战役,最前沿的明军夜不收和清军探马更是每日都有战役产生,两边你来我往,都想进一步抵进探查对方军情。
崇祯年间时辽东的人参代价一斤16两,清军入关后,顺治二年官方订价一斤50两到60两,乾隆十五年外务府一度将代价哄抬到272两一斤。
抚顺是满清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老城就在其境内,是满清的大火线。
贺人龙最善于热诚人,他跑到城下,扯着嗓子用陕话唾骂,各种驴球子、你妈妈个毛,等口头禅不竭从他嘴里飞出,把皇太极百口的女性全都问候了个遍。
天武军和秦兵主攻,先打辽阳,待破辽阳后渡浑河强攻盛京,能打多远就打多远。
大山中,不时有拖着款项鼠尾辫的少年扛着粗大的弓箭来回跑动,有的人已经捕获了很多兔子之类的野味,另有一些力量小的挖出了人参,大家神采弥漫着浅浅的笑容。
为了保障各条战线,朱慈烺专门将几支强军分离驻守,锦州、义州、西平堡和盖州四个首要处所更是派出脱手才气最强的主将镇守。
“我们快回家吧,不能迟误了牛录中的大事.......”
自明军主动出关打击,大明封闭了九边要道,盖州等地又被明军占据,满清各地到处缺粮缺盐,公众的糊口更加的困难了。
跛脚男人扫了四周一眼,快速从儿子的背篓中取出人参看了一眼,又敏捷放了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