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40章 一路横推[第1页/共2页]

城楼一杆高大的明黄九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站着一个二百多斤的大瘦子,此胖恰是清国天子皇太极。

“皇上!”一个寺人赶紧轻呼了一声,把手中乌黑的瓷碗堵在皇太极的下巴那,另一个寺人快速将一条做工详确的毛巾递了上去。

特别是此次明军出关主动打击,全部满清治下的旗丁都要出征上阵,几场仗下来,全村唢呐吹起来,曲一响,布一盖,全村长幼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前面跟着一片白.......

朱慈烺暗道:“有天武军钉在海州,奴贼若想救济盖州,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流尽血泪!”

九龙伞旁,一群清国王公大臣、各旗旗主、固山额真皆是一惊,较着感受情势更加的困难了。

鞍山驿堡占有进入辽阳要地,不打下鞍山驿,就休想进入辽阳半步,明军如果要强攻,怕是要伤亡不轻,这也是皇太极将御营设在鞍山驿的启事。

鞍山驿堡也被称为鞍山城,是辽东长城防备体系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交通冲要,洪武二十年设驿堡,万历六年重修包砖,城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

“末将领命!”周遇吉、吴三桂、王廷臣三人皆是痛快应下。

但自从崇祯九年和崇祯十一年的两次入关,不但没抢到东西,大清还折损了很多旗丁,包衣和跟役更是被当作炮灰往上填。

世人吃紧辞职,大家心机各别,不知在想甚么。

别的另有监军刚正化、蓟辽总督洪承畴、兵部右侍郎陈新甲、陕西巡抚孙传庭、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李辅明等人伴同。

人长时候的缺盐,也会变得有气有力,盖州一旦遭到明军围攻,满清必然要发疯,到时候再来一波围城打援,会舒畅很多。

大凌河战役就是很好的例子,数百门火炮架在岸边,直接把八旗军轰懵了,明军大队人马安安稳稳的从浮桥上度过。

辽东镇长城西起山海关西北,东抵鸭绿江西岸,是明长城的首要构成部分,光是关隘就有二十一个,这三岔关只是此中一个。

在进军辽东时,朝廷就命令在九边停止戒严,封闭边关统统粮食和食盐贸易,没有粮食和盐,满清只能满山打野味吃,还是涩嘴的那种。

崇祯十二年蒲月初,朱慈烺领着各官各将巡查了火线的三岔河前的三岔关。

此时的皇太极没去考虑盖州的事情,他在几次回味着济尔哈朗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攻打辽阳的人马不下十万人........

他又指向东面,道:“九十里外,耀州,吴三桂领宁远军十五日内打下来,一百四十里外,盖州,李辅明领山川兵一个月内打下来。”

朱慈烺心潮彭拜,遥指西北方远处的一片堡垒道:“那边曾经是我大明构筑的堡垒,现在却变成鞑子对于我们的东西了,我们不打那边。”

出兵后连番败北,若不是皇太极当机立断立马退兵,八旗的丧失将会更大,对峙不了几场就会被打散了,本来的满蒙汉二十四旗,现在只剩下十五旗,另有几旗蒙前人在暗中算计着离开大清.......

皇太极冷然发问:“朱家小儿向海州进军了吗?”

与此构成光鲜对比的是,城内百姓居住的多为窝棚,有旗丁的人家还好些,有个小柴院甚么的,那些汉人包衣糊口和浅显灾黎没甚么两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