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书(二更)[第1页/共2页]
“是。”书办走后,陶幼学走到案前,随即翻了一本书,看了几章感觉不错,心道,闽地还是有才子的,然后在一张纸上记在此人的名字。
陶幼学道:“朝廷三令五申,士子竟不知科罚之可畏。可见闽地不正之风,由来好久。本官要一刹此风,奉告沿路处所。本官主持院试,为制止别人拜托,一起上不见任何人。如果再有生员到驿站投贴,一概贿赂之罪论处。”
除了几人外,陶幼学又扫了一眼注释,这注释也写的不错,称得上旁征博引,注释里有几句话的出处,连他也是第一次传闻。陶幼学心想,此请来的校书的必定博学鸿儒才是。
“伴计,这本书我要了!”
陶幼学摆了摆手道:“就说本官车马劳累,本日不见任何人。”
陶幼学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书,待脱手拿起一本时,看了下竟是李贽点校,不由讶然。
一旁的幕宾道:“东翁还未到省会主持院试,就有人想提早来追求。”
“是。”
陶幼学当下想将书弃之,但又转念一想,既是此人既为府试第一,申明文章还是有可取的处所的。
徐火勃看到上面李贽的点评,倒是吓了一跳,李贽竟然……竟然对这一篇如此赞誉。
徐火勃心想,不可,连李贽都说好的文章,我见得不觉好,是我的不可,而不是文章不可。
陶幼学皱眉道:“本官的话,你没听清楚吗?”
驿站内,福建新任督学陶幼学才下了马车。陶幼学,字子行,是嘉靖三十五年榜眼陶大临的弟弟,外祖父董玘也是弘治十八年的榜眼。
徐火勃心道,这作者究竟是谁,竟能获得李贽的盛赞,甚么这……这不是第一篇时文的作者嘛?
陶幼学问道:“这都是甚么书?”
提学官对于这些生员。是能够剥夺其功名的。陶幼学这么说后,顿时门外一下子就平静了,人都走得精光,毛都不剩一个。
这时鼓噪声模糊约约从驿站大门别传来。
因而陶幼学点点头道:“放下吧!”
普通而言,每任督学履新以后。就要停止提考,以制止在本地久了,情面拜托。而眼下驿站外堆积的人,就是提早一步来追求的,此中既有要插手院试的考生,也有顿时要科考的生员。
随即陶幼学想到本身还未履任,晓得本身讲错,笑了笑又重新坐下。
“大宗师是否先看看帖子,很多生员都是千里迢迢从省会赶来的。”
驿丞赶紧道:“是。”
徐火勃有几分发冷,他忍住寒意,重新到尾站着,将书翻到尾页,但见篇题是为学。
小山驿驿丞一向在门外等待陶幼学召见,驿丞进门陪着笑容道:“大宗师到临小驿,本县生员士子都聚在驿外,想拜见大宗师。”
陶幼学问道:“门外甚么声音?把驿丞召来!”
李贽他是晓得的,陶幼学一贯反对后七子的复古之风,而李贽也多次写文抨击王世贞,以是说得上是志同道合。此人虽性子过火了一点,但还是有真知灼见的。
书办道:“这些都是在闽地书肆上卖得好的书,很多是书院的弟子,本地的生员写的。”
府试案首!
当下陶幼学又读了一遍,还是不喜好这等浮华之作,然后又一目十行地看上面的文章。看了数篇后陶幼学神采垂垂好了,心道这本闲草集里还是稀有篇文章可取的。因而陶幼学又在纸上记录下叶向高,陈应龙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