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师恩如山[第1页/共2页]
“宗海这一番话,有见地,吾有所得,有所得!”张居正神采飞扬。
张居正还是淡淡地赞成道:“宗海,能有此见也算可贵。”
听了张居正嘉奖,林延潮谦善一笑道:“谢中堂赞誉。”(未完待续。)
“可眼下这佳耦不但向次子要钱,并且偏疼宗子,将次子给父母贡献的钱,分给宗子花消,乃至于佳耦贫困。佳耦只能再向次子要钱扶养本身,到了最后次子卖了家里最后一头耕牛,一亩田,一件衣裳,仍不敷扶养父母,还是被这对佳耦骂作不孝,最后只能离家出走。试问一句,这是次子的不孝吗?”
张居正看林延潮笑着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宗海你这番话确切让本阁部大有开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条条政令,都能如此简明易行,何愁上意不能下达,天子与百姓同心同德呢。”
张居正道:“本阁部问你,清丈之法为何可行?”
张居正捏须笑道:“本阁部在此洗耳恭听。”
但见张居正笑着道:“然也,不过仆早已料之,我曾令如果百姓不解政令,本境县官当以口语誊写布告,告之百姓,便于政令通达,不被豪右蒙蔽。”
听林延潮这么说,张居正心底不快,脸上却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不要顾忌,固然与本阁部直言。”
林延潮听到这里,知张居正开端承认了他的定见,因而林延潮道:“下官觉得,县令没法绕过乡老里长,再奉告百姓。是因百姓多目不识丁,不但目不识丁,更多乃不识法律典章所云。”
“不过……不过下官觉得仅以口语所写还是不敷。”
张居正听林延潮说完问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林延潮见本身的见地获得了张居正赏识,因而见好就收道:“实在下官说的这例子,尚还粗浅,如果令中堂举之,必是赛过下官十倍。”
林延潮听张居正这么说,当即道:“本来中堂早有所料,是下官讲错了。”
听林延潮此言,张居正不由冷哼一声,确如林延潮所言,明朝吏制废弛,从上到下的贪污成风,若国度要加赋,从民每亩多收一斗米,但底层胥吏不从老百姓那强征三斗米以上不会罢休。
在张居正面前,林延潮可谓是打十二万个谨慎。∷,
张居正道:“清丈八例之事,确乃户部制定,宗海觉得有甚么不当吗?”
但在张居正面前,林延潮不能这么说。
林延潮点点头道:“既是如此下官就直言了,下官记得户部制定清丈田亩八例,以之推行天下,公布各路吧!”
“比如这清丈八例所云,如这一句明清丈之例,谓额失者丈,全者免。让任何一蒙童来读,都能读懂此中之字,但清丈八例中到底说了甚么他们却不知。政令之事既达之百姓,词能达意就好,如果百姓能看懂清丈八例上每一条写甚么,自也不会被豪右蒙蔽了,如此自会拥戴政令在处所实施,如此清丈之事,也当事半功倍。”
林延潮进一步道:“中堂,凡是天子纶音,由内廷将诏旨收回,传之六部,六部传至督抚,督抚传府,府传县,县再明示乡老里长,最后本朝法律典章,是由乡老里善于申明亭向百姓告之。”
林延潮持续道:“桑弘羊曾言,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清丈田亩之法,不消向百姓多征一文钱,却可不加赋而上用足,故而此乃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