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 会馆[第1页/共2页]
大明文尊武卑,漕运总兵府,事事服从于漕运总督。漕运总督,除总督河务外,还身兼凤庐巡抚,故也称漕抚,权力赫赫。
因为有前车之鉴,整船上的运兵都是忐忑不安,恐怕朝廷又强令他们过河。
但对行船的运兵而言船大反而轻易停顿,故而三艘遮洋船都不敢满载。
漕船抵至淮安,需先至漕院投文鞠问,方能过淮。可想而至漕运总督府现在必是人隐士海。
这一段水路虽没有苏杨段好走,但还算顺畅,林延潮在船读书,只要楚大江他们下船沿途采买时,偶尔下船逛逛。
眼下南边泛洪,山东却雨水不丰。守河闸官惜水如金,目睹船至却不叫放闸。
桃花汛虽过,涌浪起伏的河水下不知有多少暗潮。
“过淮喽!”
大风夹着大雨吹打而来,风灯被吹得乱晃,火把上的火光也是被扯得忽明忽暗的。
跟着火线领航的引水船后,上百艘漕船上前行,望去但见帆竿如林。舳橹十余里,前后接踵。
火线的船犁出一道道浊浪,在骤雨中,前船上运兵舞着火把,向后喊道:“过淮喽!”
幸亏担忧的事没有产生,漕院让漕船在淮安,等了半个月,待桃花汛畴昔,方才过淮。
楚大江苦笑道:“九合算好了,可实际也从没给足过,官吏腐败时,拿个六七成绩不错了,常日剥削不敷五成。你们看看我部下的运兵,各个面有饥色,若不贩点土宜,如何度日。”
水不能往高处流,但为了运河道通,就必须山东这一段构筑河闸,另有构筑引水放水的水柜陡门。
满船的运兵,现在也是在与疾风暴雨斗争着,却仍不忘喊道:“过淮喽!”
每艘漕船上都挂着数盏大风灯,运兵也是点起了灯笼,火把,往船舷下方探去。
“嗯,过淮了。”
隆庆五年时,黄河水淹运河,朝廷强行督令运兵驾船运粮北上强行过淮,成果船遭河淹。三千艘漕船破坏八百余艘,灭顶运军千余人。
要晓得,漕期是一刻也误不得的。
几千艘停靠在淮安的民船,漕船。自是由漕船先过,朝廷有公文,粮运流行,运舟过尽,次则贡舟,官舟次之,民舟又次之。
漕船一起已入山东地界。
漕船到后,闸官先派闸夫每船索钱,每石代价八厘一分不等,给了钱才给放过。
几千艘漕船集合于闸关,顺次筹办过河。
山有山脊,河有河脊。
大运河这一段,属于聊城河闸最多,故而这段水路,被称为闸河。每道河闸,斗门之处都有一名闸官,闸夫三十名。
火线漕船上运兵的呼声,透过了狠恶的风雨,一道道的传入耳中。
这一夜风雨如晦,林延潮睡至半夜。却闻声内里的雨声中混有杂声。
次日漕船从姑苏,行船到了淮安,淮安乃是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府的驻地。
林延潮身边的楚大江扯着嗓子,振臂喊道:“留意舵!过淮喽!”
过了淮安后,漕船持续沿运河北行。
当下林延潮披上衣服,心道莫非要赶漕期,连雨夜也要吗?林延潮走到船舱外,但见几百艘漕船果然已是起篙。
半晌疾风畴昔,十几里的黄淮水都已被照亮,连天上的星月也是黯然失容。
不过眼下正逢桃花汛,不管是筑坝,还是漕运都受影响,停了下来。潘季驯现在必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