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末年》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章 代州风云(求收藏)[第2页/共4页]

只这一句,就唬的麻五直接松了手,呆在原地,不敢多说,那幼年的粮吏趁机摆脱,木讷着畴昔,瞧着洒落一地的麦子,很有几分自责的说道,“叔,我这回没把握火候,多洒了些。”

“缺秤,再倒!”那年长的粮吏说了这句,就退倒一旁盯着,只见麻五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顿时冲那幼年的粮吏使了个眼色。

宋贵三听到旁人恋慕,也有借机显摆之嫌,立足闲谈起来,“是啊,我这好久未曾归家,本日得空,筹办回家看看,怎的?你本日怎的就来纳粮了?”

比及麻五将挑着的一担麦子上去,宋贵三站在后甲等着,过了一会,就见前头一声喊,“哎哟,大爷,这可使不得啊,可不兴欺负俺诚恳人啊。”

明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本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但是上天就在本日,叫上演了令后代史学家争辩不休的绝大影响,恰是这个偶尔性大于必定性的事件,挽救了处在创业初期阶段的太祖帝璟。

目睹衙门口乱作一团,一个年长些的粮吏出来,虎着脸说了一句,“嚷嚷甚么呢,公门重地,谁敢鼓噪。”

要晓得有明一代,以粮吏帮役收税,下到处所,又以里长管粮辅之,收税过程中,多有偷奸耍滑之举,逼迫良民百姓,以大斛称量谷物,需得谷物在斛中冒出尖来,才算足称,久而久之,百姓每次纳粮,多出缺斤少两的。

又放下猪肉布匹,打怀里摸了一串十个大钱出来,不着陈迹的凑到年长粮长身边,递了上去,低声说道,“通融一个,通融一个,我们乡间小民,不懂事,还请通融一番。”

因为朝廷为加剿饷,特命山西布政使司提早完税,以便充作军资,故今岁比往年早上一个月收税,当代完税,皆以粮吏指定一地,各村百姓皆挑各家粮食前来完税,此中猫腻手腕天然不提。

心中顿时一惊,这不是麻五的声音吗?宋贵三昔日里虽说对自家技术看的重,但是在乡里为人却被人称道,素爱打抱不平,仗义脱手,目睹自家同亲出了事,从速挤了上来,只见麻五拉扯着一个幼年的粮吏胶葛着。

麻五的神采是一变再变,现在是吃人的心都有了,想着自家足足挑了一大担麦子,昨夜解缆,叫人带到县里花了二十个大钱不说,一早上空着肚子等着完税,此时完税一袋了,叫粮吏只记下三斗五升,那里耐得住,这一担麦子这般沉重,那里只要三斗五升了,可只是站在原地不动,面色胀红。

又去拿那账册,点这麻五的姓名说道,“该纳一石二斗,实缺四斗不足,明日补上。”

可这幼年的粮吏,明显没把握火候,这一脚,直叫斛中谷物洒落大半,留在斛里,约莫不到三成,麻五本就是借来完税的谷物,商定秋后偿还,那里肯依,顿时上去胶葛在一起,想讨要个说法,那粮吏也是急了,不住推委,但就是不准麻五扫归去。

而地上,尽是倒了一地的麦子,空荡荡的布袋挂在一个大斛顶上,暴露斛上不满平仓的麦子来,宋贵三眼看如此,心中一惊,那里还不晓得这是如何一回事。

只等宋贵三踏着轻巧的步脚,满怀神驰走在回家的道上时,即将产生的这事,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健忘,而这件事,触发的后续一系列变动,乃至于多年以后,宋贵三回想起来,还沉默着只能感喟一声,不肯多说。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