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礼单[第1页/共2页]
“那照你这么说,他应当直接将东西交到严氏父子手里,为何还要弄这么一出呢?”,仲逸耻笑道:‘眼下年关将至,不恰是他‘贡献’亲戚的好机遇吗?’。
“又找樊文予去了?看这架式没少喝啊”,仲姝将方才烧好的开水端到仲逸面前。柴炭盆火烧的正旺,围火而坐,有了西北之行,仲逸竟无端想起一个场景:烤两个地瓜倒是不错的挑选。
“那剩下就是碰到大事,比方查处一宗大案,牵出一窝硕鼠,不管是保命也罢,保乌纱也罢,不下血本更不可”,仲姝弥补道:‘这个时候,银子就不是银子了,那是拯救符’。
夜深深、月小小,窗外月色多少寒,屋内炭火丝丝暖……
“山西孟县知县周文龙?”,仲逸心中一惊:‘不对啊,此次没有山西境内的药材啊,礼单如何会有他呢?还伶仃一份,莫非?他派的人与西安府的撞到一块了?’。
仲姝笑道:“这有甚么奇特的?这周知县与严家沾亲带故,或许他走的是特别线路。至于那一万两,要看如何说了:对平常百姓,那或许是一辈子连听都没听过的数字,可对于一个将赈灾粮款中饱私囊,还要强征税赋的周知县来讲,这算甚么呢?”。
“有了这个,夏通判就不消担忧看不清谁是人是鬼了”,虽是钞缮的,仲逸不由得再细细看一遍:“此事还得请外叔公商讨以后才行,这里边的事,庞大着呢”。
仲逸缓缓阐发道:‘据我所知,这贡献的好处,当是两种景象最多:起首这三品、四品的人物,在需求升迁或变更之时,干系到将来几年乃至一辈子的前程运气,不下血本是断断不可的’。
果然是大一级压死你,就连送块玉石,也得是‘大’的向‘大’的送,‘小’的向‘小’的送:布政使、知府给严士蕃,知县给的就是罗龙文、严磬这些了。
“竟说这些天下大事了”,仲姝缓缓起家,饶有兴趣道:‘我说你啊,也不算算时候,再不回扬州府,恐怕洛儿要有定见了’。
只是都在这礼单之上,恐怕中书舍人罗龙文、兵部郎中严磬的那些东西,皆要归到严氏名下了。
前次宗武离京之时,曾说此次北征利用不了多少光阴,可这一去便没了消息,恰遇仲逸又去了西北,这才担搁了下来。
朝廷雄师北征,牵挂多少大明子民的心;师兄北征,更牵挂凌云隐士之心。
呵呵,仲姝嘲笑一声,如变戏法般,又拿出一张:“记得临走之时曾说过,你此次去的是西安府,如何这里有山西孟县的?”。
仲逸:……
说到此处,二人却同时想到一小我:师兄宗武。
“布政司左布政使给严士蕃:一副书画、三千两银票;安知府给严士蕃:一副书画,银票两千两;王知县给罗龙文:玉石一枚,银票一千两;刘知县给兵部郎中:玉石一枚,银票一千两……”,仲逸一字一句念叨。
“樊文予在刑部,只是个八品的照磨,或许与兵部、都督府的人有些来往,但要探听到真相还是有些难度”,仲姝恍然大悟道:“我们何不让筠儿托人探听一番?这位大蜜斯估计连兵部侍郎的公子、蜜斯都能约出来”。
无庸置疑,山西此次赈灾案就属后者,当初查出的那几个只是小喽喽,真如果遵循外叔公所摆设的,那便是要天翻地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