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投东虏去![第1页/共3页]
投降,当场投降,刘宇烈、高起潜、林起泰,不管是谁,只要情愿受降,就当即投降!
卖力粮草的军需官是孔有德的小舅子,他但是不止一次到孔有德、李九成面前叫苦了,说营中的粮草顶多再撑几天,到时,几万人但是一粒粮食也没有了。是进是退,还得请姐夫和大帅早点拿主张才是,不然,可真是大难临头了。
投降投降,为的就是保命,如果连命都没了,还降他娘个蛋!
父子连心,李九成跳着,李应元当真就去筹办了,关头时候,还是孔有德出面安抚住了这两父子。
叛军的粮草都是从登州运送而来,除此以外就是对乡野停止劫夺(此部分所得有限),几万人聚在一起,人吃马嚼,每日耗损的粮草惊人。
孔有德力主当即投降,耿仲明对此没有定见,没了登州支撑,耿仲明晓得这场叛事就算结束了。现在可不是当日孔有德在吴桥起事那会,凭着八百人能够纵横北直隶,把北直隶、登莱、山东三省的兵马打得望风而逃。
唬不住这两个宦官去替他们做说客,孔有德也急眼了,只能又派人到小官庄明军大营去求见督师刘宇烈,成果得来的动静是刘宇烈被夺职解往京师去了,新任督堂朱大典还在赶往小官庄的路上。
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李应元、毛承禄、耿仲义、李忠辅等人全到了李九成的大帐中,他们要为本身求个前程。
孔有德手中另有一张牌,那就是钟福和邓伯两个寺人。
事情总要处理,再也不能在莱州城外担搁了,到底如何办,必须拿了个章程来。
毛承禄也主张当即回师登州,但孔有德和耿仲明却主张按兵不动。精确的说,不是按兵不动,而是真的受抚。
莱州城外,数万叛军进退维谷。进,莱州不成破;退,登州已失。所谓前没有前程,后没有退路,便是其间数万叛军最好的写照。
一帮人在那乱哄哄的吵了半天,有说持续强攻莱州的,有说豁出去和小官庄的明军拼个鱼死网破的,有说当即回师登州的,各执一词,各有各的来由,谁也压服不了谁。
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他们都是辽兵出身,天然晓得关外辽军的短长,现在又吃了施大勇锦州军的大苦头,天然不肯意回师去碰有锦州军保卫的登州城。
施大勇是谁,一众叛将都是qingchu不过,不说他在大凌河、锦州和东虏血战死拼的悍勇,就说沙河和小官庄两战,锦州军表示出来的强大战役力都是让人想起都后怕的。
钟福和邓伯如惊弓之鸟般,朱万年被砍掉脑袋的尸首和谢琏嘴中喷出的鲜血早吓得这两位公公再也不敢提一个“抚”字了,以是任凭孔有德如何表态,如何劝说他们,二人的脑袋都是摇得和拨浪鼓普通,半点替他们去做说客的动机都没有。还不住的告饶,要孔有德他们别再将他们当猴耍了。
但是让孔有德又想哭又想笑的事情产生了,这一次,没人信赖他真的降了。
没有前程还是其次,更糟糕的是没有粮食了。
“仗不能再打了,眼下独一能保全大伙性命的也就是真降了。”
李九成如何不知断粮对叛军意味着甚么,按他的本意,得知登州失守那刻,雄师就该当即回师登州,而不是再在这莱州城外枯等。拿不下莱州不要紧,如果没了登州,那可就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