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君子朋而不党[第2页/共2页]
方孝孺俄然开口道:“对了,在大狱中,你送了为师一首诗。为师没有那么好的文采也做一首一样的诗送给你,便送你几个字吧。”
而练子宁因为有方孝孺为他讨情,固然还是不肯投降,但也得以免死。
齐泰和黄子澄可就没那么好命了。
陈堪心中了然,这便是方孝孺为他定下的政治方向了。
齐泰和黄子澄他们是忠臣,这无庸置疑。
陈堪恭恭敬敬的伸出双手接过,又恭恭敬敬的退出了书房。
陈堪如释重负,朝着朱高煦再度拱手。
并且朱棣承诺过方孝孺,就算铁铉拒不投降,济南城破之时,也会留他一命。
“没有了,你出去吧。”
建文朝的旧臣当中,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铁铉,方孝孺等人都是拒不投降燕王的固执派。
将字递给陈堪,方孝孺对他充满了等候。
“王爷谈笑了,草民临时没有退隐的设法,一来,草民年纪尚幼,二来,学问也还未学到家。仕进之事,还是过几年,等我和教员再学几年学问再说吧。”
方孝孺心中如何能不恨?
如果是前一种环境,陈堪还没有那么慌。
半晌以后,朱高煦摆了摆手,表示陈堪能够分开了。
铁铉则是还在济南恪守,不过方孝孺的劝降函件已经在去往济南的路上。
齐黄二人之死,对于大多数投降了燕王的底层官吏来讲,所形成的威慑力足以让统统人都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出去。”
看着纸上的君子朋而不党六个大字。
悄悄的看着方孝孺落笔。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头也不抬的问道:“你明天去见高阳郡王了?”
但他们也是误国的庸臣,这也是无庸置疑的。
如果听他们两人的,则迟早都能赢。
陈堪回顾,走到方孝孺身边。
别觉得大儒就不会有谨慎眼,孔子还诛少正卯呢。
朱高煦的声声响起,陈堪脚步为之一顿。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就太可骇了。
更何况,陈堪还是穿越者,他清楚的晓得,朱高煦并不是最后的赢家。
“去吧。”
夺嫡啊,光是想想都让人手脚冰冷。
朱高煦皱眉道:“你真不肯仕进?”
陈堪道:“不是不肯,只是筹算缓几年再说,启事刚才草民已经和殿下解释得很清楚了。学问学不到家,即便是草民有仕进的动机,草民的教员也不会同意的。”
“行吧,既然如此,本王也不想勉强你。”
“那甚么,草民吃饱了,就先告别了,殿下请自便。”
本来朱允炆如果听方孝孺的,这场战役早就赢了。
启事很简朴,两人与方孝孺一向政见分歧。
压宝朱高煦,那是找死啊,本身这才刚死里逃生。
陈堪老诚恳实的点头:“没有。”
仿佛是闻声了陈堪的心声,方孝孺持续道:“想甚么呢,不是高阳郡王所为,是为师本身的动静渠道。”
说完,陈堪朝朱高煦一拱手,回身就要分开。
出了聚德楼,陈堪加快脚步朝大通街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