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无人矣[第1页/共2页]
现任南都守备寺人韩赞周是信王府白叟,崇祯九年就在司礼监任秉笔寺人,清军犯境时崇祯命他为京营副提督巡防都城一职,于五个月火线才被崇祯任为南都守备寺人。
坊间有传闻,韩赞周此来南都出任守备寺人,是为天子“南狩”打前站来的。
据黄昭等人估测,郑鸿逵部海军约有战船百余,水兵四到五千不等。
正旦,南都各大衙门竟然封印,不复签押,要等大年初三才开衙办公!
汗青上清军南下以后,郑芝龙部明军根基就没与清军交过手,就是一起奉家主之命败退败退,最后直接全军割发留辫,首要将领傻乎乎的跟着郑芝龙去北方接管清廷的“封赏”,最后跟郑家父子一起被杀。
待知江北竟生出贼乱,贼人兵进扬州,援剿都司史德威、甘肃总兵李棲凤、四川副将胡尚友全军淹没,韩赞周慌得连给老祖宗的压岁钱都顾不得烧,孔殷火了的坐上马车直奔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府邸。又叫人从速告诉南都守备勋臣魏国公徐弘基及其他勋臣。
第二道是中午发的,倒是让郑鸿逵暂不必过江,率海军屯于镇江,等侯新令。
老百姓过年,当官的也要过年。
陆四轻描淡写一句,奉告诸将不必担忧那支明军的海军。据他体味,郑家的这支长江海军除了存在过以外,底子没有投入过任何一场战役。
在给夏、徐、蒋等人的密信中,陆四要求他们若接到淮安求援,暂不必理睬,一应援淮行动须以他陆四这边为准。别的淮军所到之处倘有地主士绅结寨自保,或募青壮抵当淮军的,不必手软,势以鲜血震慑处所。
史可法的谋士应廷吉晓得此过后,对其他幕僚急道:“公方寸乱矣,岂有百里之程,一日三调者乎!”
江对岸,是镇江,镇江畴昔便是六朝古都南京。
向来,很少有过年动兵的。
漕队的那些漕船只能在平坦的运河和淮扬别的支风行驶,底子没法进入长江。
初二,以风字营营官程霖为主将,领风字营、陈字营、沈字营3000余兵东征泰州,除追杀甘肃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高歧凤外,这支军队还要一向打到如皋、海门(后代南通地区),以将扬州以东、长江以北地区全数联成一片,使州县尽在淮军治下。
这支海军是郑家的,统帅是郑芝龙的四弟、郑胜利的叔父郑鸿逵,其是客岁出任镇海江军,卖力江防。当时他的侄子郑森与他一起来南都,并拜东林魁首、文坛大豪钱谦益为师,其“大木”一名也是由钱谦益所起。
这是韩赞周故乡风俗,每年腊月二十九到年三十这两天,先人必须给先人烧纸钱,曰为“送压岁钱”,以使列祖列宗在地府那边也有钱开支。
韩赞周接到扬州来人急报时,正带着他的义子义孙跪在自家韩姓祖牌前烧纸钱。
这是陆四在远眺长江以后说的第二句话,是对史德威说的。
三道令箭都是给间隔扬州比来的长江海军郑鸿逵部的,第一道是让郑鸿逵顿时率部过江声援扬州;
而这个郑鸿逵实在不错,他固然没有带海军阻击清军渡江,但在退往福建时将唐王朱聿键带了归去,并且抢先拥立这位朱明有血性的亲王为帝,使得弘光政权崩溃以后敏捷有隆武政权扛起反清大旗。
陆四已派快马至盐城通令夏雄师的林字营、徐和尚的新三营往南进犯富安,兴化等地,共同程霖对泰州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