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棣的应对[第1页/共3页]
朱高燧心中一跳,暗道:“大哥已逝,留北平者定是世子的人选。”口中从速说道:“父王,我愿留守北平。”
朱高燧道:“父王,我觉得当如前次一样,一方面死守北平,一方面在城外选地设伏。前次是城中兵力不敷,故而伤害重重,此次我们兵多将广,必定不会被李景隆占了便宜。”
陌路默而不语。
道衍再道:“殿下,如果如此,亦是需防备保定何福部,莫如让城管军东撤,以管束何福?”
朱高煦深思半晌,道:“雄、鄚两地三万人马当即撤出,与我雄师一起踞守于白沟河,待李、盛、何三部汇合,再一举击之。”
张真点头道:“高阳郡王此计实在并不乏悍勇,只是稍显不智。南军兵力本就三倍于我,如果分而击之,或有胜算;待其合兵,倒是以弱击强。”
埋头挖地。
王大炮是沧州人,因陌路是小旗十个弟兄中独一识得字的人,便对其格外关照,听闻以后当即高压了声音,道:“可别瞎扯!被房小旗听着,少不了一顿好骂。”
朱棣想了想,道:“退而再击是你之策,现在又说需防南军借道武清,这岂不是自相冲突?”
朱高煦顿了顿,终是浅笑道:“太师,城管军现在确切无战役之力,不如让其疗养整编。”
五千人出城。
朱高燧一怔,暗道:“怎地如此就应了我?”再看看朱高煦,脸上并没有任何异色,不由思疑本身的判定是否精确。
道衍沉默。
五千南军推车拉马,沿白沟河上行,但绝大多数军卒并不是走着上行,而是埋头上行。
朱棣皱眉道:“为何如此?”
朱能接过话头,说道:“安阳郡王言之有理,敌我兵力相差差异,不宜野战,只能以已之长、搏其所短。”
朱棣再道:“兵者,诡道也。九江儿读过几本兵法,定然觉得我会死守北平,但我恰好让他想不到,就是要与他决斗于野。”
朱棣哈哈一笑,道:“顾佥事此言差矣,李景隆的表示确切比我设想的好些,但也仅此罢了。”略略一顿,厉声道:“此番我便要好好教下九江儿,让他明白,本身做过的孽,就须得本身来偿!”
朱高煦道:“孩儿认同张玉批示吏之策,却又略有分歧。”
“我只需加强前哨,探得其兵临白沟河,便当即奔袭而去,趁其安身未稳之际予以奇击,定能给他重创。”
道衍微微一笑,道:“还请郡王详说。”
陌路很奇特,但房小旗就在身侧狠劲地挖,他天然不敢多说多问,只是机器地挖出一个个深近两尺的大坑,然后看着身后的火伴将大包的火药、铁皮、铅丸等等埋出来。
朱棣道:“亦不过戋戋三千罢了。”
等军卒回报,燕军确已不在,雄县与鄚州一样都是空城,他更是奇特。但大将军李景隆的密令如山,他倒是不敢有涓滴松弛。
朱棣看看道衍,又看向朱高煦,道:“煦儿,你觉得如何?”
朱高煦笑道:“面对攻城之军,二十门铳炮实无大用,何况南军器器充沛,又占尽攻城之易,不是勇气所能抵当的。”
朱高燧放下心来,他晓得道衍在父亲心中的职位,更是亲耳听到父亲的交代,其言下之意难道恰是表示道衍要帮手本身?
“此人贫乏大气,更没有反败为胜的策画,如若失势,则必定兵败如山倒,我便可追杀南下,直取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