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尚书[第2页/共3页]
顺治二年(4年),清兵下江南。与同郡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叛逆抗清,迁母于乡,身任守东门之职。月初三rì,清兵用计剿袭西门,城破。见局势已无可挽回,乃从东门下来。有百户挽住说:“您读烂《四书》,明天将如何?”待问说:“为臣死忠,这是常事,我不过想和家人作最后死别罢了。”百户说:“您能如许,我先断头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问凭尸而哭。匆急到家,少妾换衣涕零,世人都劝逃脱。他笑着说:“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何故对待那位百户呢?”因而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俘。劝降不平,慷慨就义。临死,犹告清将不成残杀公众。
<iv la=”b”>
崇祯二年(年),魏忠贤势败被杀,朝廷鉴于刘之凤奸佞可嘉,让其出任江西御史,继而升任尚宝司丞(掌管启用朝廷印玺的职官)。其多次上疏论政,被天子采取,崇祯六年升太仆寺少卿(掌管朝廷銮舆及牧政等)。当时李自成转战河南、湖北一带,刘之凤顾虑故乡蒙受兵灾,写信给河南行省巡抚衙门,并写信给中牟县知县俞士鸿,发起改中牟土城为砖城,他起首捐款援助;崇祯年砖城胜利,刘之凤亲撰“修竣城记”碑文。同年改任应天府(南京)府尹(相称今之南京市长),次年升通政司使(掌管天子旨意下达,呈转臣下奏章)。崇祯十年前后迁刑部左、右侍郎(尚书副职),次年任刑部尚书。
崇祯时,朝议诛毛文龙,力言不成;连上十三奏,疏救冒犯帝怒而被削藉的刘宗周;抗言杨嗣昌的增兵饷之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空四尽之秋,不宜以穷民养骄兵”,且以为农夫叛逆之所蜂起,乃当朝失策,力图便宜进止。
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年)林yù楫中解元,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年)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十二名。先选庶吉人,授编修,起充廷试掌卷官,升起居注。
林yù楫(-年),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晋江西滨人。生于明朝万历丙子(年)十月。故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林yù楫从政经心失职,视事礼部时,凡各省郊庙之役及祈yù、劝农、耕藉、幸学诸大典,均奉璋以从。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简贡举。为政廉洁,根绝苞苴。乞休居乡,则兴利厘弊,怜贫赈饥,缮修津梁,倾赀不吝,故其逝后,族中回想,尚不由唏嘘泣下。林yù楫忠孝天植,事亲至孝。暮年随父宦粤西,亲疾,割股以疗,刀瘢二寸许;亲殁后,每近讳辰,辄持斋,终其身犹一rì也。林yù楫言则丝纶得体,直国史则笔削靡拘,为学根极ì命,博综经史,曾奉召修《实录》。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品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
刘之凤平生奸佞,糊口非常简朴,平rì老是清茶淡饭,穿戴更忌豪华,一件衣服洗了再洗,直至陈旧发白为止。他对人非常热情,有求必应,毫不鄙吝。时人甚感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