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第3页/共4页]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李待问(?—4)字存我,南直隶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奉贤区西渡镇鸿宝村)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在抵抗清兵时被殛毙。工文章,兼ī书法,尤善行草书,远宗二王,近受董其昌影响,书风澹泊清爽。松江博物馆藏有手迹行书诗轴。著有《玉裕堂存稿》。
林yù楫(-年),字仕济,号季翀,别号平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晋江西滨人。生于明朝万历丙子(年)十月。故居在泉州城内三教铺宅顶。林yù楫从政经心失职,视事礼部时,凡各省郊庙之役及祈yù、劝农、耕藉、幸学诸大典,均奉璋以从。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简贡举。为政廉洁,根绝苞苴。乞休居乡,则兴利厘弊,怜贫赈饥,缮修津梁,倾赀不吝,故其逝后,族中回想,尚不由唏嘘泣下。林yù楫忠孝天植,事亲至孝。暮年随父宦粤西,亲疾,割股以疗,刀瘢二寸许;亲殁后,每近讳辰,辄持斋,终其身犹一rì也。林yù楫言则丝纶得体,直国史则笔削靡拘,为学根极ì命,博综经史,曾奉召修《实录》。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品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
都知监:开初卖力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厥后专门跟从天子,卖力导引清道。
*………………*………………*………………*………………*………………*………………*
林yù楫从政经心失职,视事礼部时,凡各省郊庙之役及祈yù、劝农、耕藉、幸学诸大典,均奉璋以从。还考定宫帏,克验西历,妙简贡举。为政廉洁,根绝苞苴。
林yù楫言则丝纶得体,直国史则笔削靡拘,为学根极ì命,博综经史,曾奉召修《实录》。著有《易经勺解》三卷、《学庸注补》一卷、《品德经注》二卷、《水云居诗草》、《友清堂文集》等。
刘之凤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4岁中秀才,岁落第人,44岁中进士,出任淮安府(安徽省)经理(司法职官),法律严明,吏民悦服。万历四十六年(年)任湖广(湖南、湖北)同考官(副主考)。天启三年(年)升南京淮西道监察使。前后上疏为边关守将孙承宗等辩冤,上疏参劾iā宦魏忠贤,要求停止内ā,遭朝廷斥责,被宦党摈除出朝。天启六年指令他巡查江防,期满回京,又被宦党借端夺职。
.总管统统寺人事件。司礼监不但在各寺人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职位,并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寺人机构的职位。司礼监总管大寺人为统统寺人的首级;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生果及种艺之事。
清兵入关,南明隆武元年(4年),唐王朱聿键立,林yù楫应召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兼礼部尚书。
崇祯二年(年),魏忠贤势败被杀,朝廷鉴于刘之凤奸佞可嘉,让其出任江西御史,继而升任尚宝司丞(掌管启用朝廷印玺的职官)。其多次上疏论政,被天子采取,崇祯六年升太仆寺少卿(掌管朝廷銮舆及牧政等)。当时李自成转战河南、湖北一带,刘之凤顾虑故乡蒙受兵灾,写信给河南行省巡抚衙门,并写信给中牟县知县俞士鸿,发起改中牟土城为砖城,他起首捐款援助;崇祯年砖城胜利,刘之凤亲撰“修竣城记”碑文。同年改任应天府(南京)府尹(相称今之南京市长),次年升通政司使(掌管天子旨意下达,呈转臣下奏章)。崇祯十年前后迁刑部左、右侍郎(尚书副职),次年任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