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3页/共3页]
濮阳轻笑,像是在给天子帮腔:“本就是分歧的,陈渡固有可敬之处,却不及先生深明大义。”
濮阳笑了一下:“前面常常与她论及朝政,她便极有兴趣,但一提及荐她入仕,她总含笑婉拒。”
“开初我也奇特,觉得她是陈渡那般,守着前朝不放,故而开口相邀,成果,她一口就承诺了。我便知,此人虽在山野,心是在京中的。后阿爹为羌戎所忧,我在她面前提了提,她用心数日,闭门不出,献上《徙戎论》,如此,我便觉得她故意宦途,不过是在等一机会。”
天子也不由放松了心弦,但一想起这事,又显出难堪来:“此事不易。卫先生说的,化阻力为动力,便是要借世家之力了,如何让世家至心实意地去做此事,朕也想出一策来。”
天子听到“深明大义”四字,神采公然好了些。卫秀便看了濮阳一眼,论找天子的脉门,真是谁都比不过这位殿下,她也跟着道:“学有所成,本就为天下,我心清楚。”
濮阳抿唇而笑,也不逼她,摇了点头,便回身走了。她行动悠然,在雨中翩但是去,身后的宫人忙撑伞为她挡雨,一群人簇拥着,很快便消逝在小径绝顶。
濮阳倒不会在此时落井下石,也不会急于压服天子考虑皇孙,只是笑了一下罢了。
天子行在池畔的石子小径,与濮阳缓缓说道:“你那几位兄长,无一人晓得我为何抑世家而抬豪门,反而因世家势大,与他们搅到一起。可你晓得,替阿爹做了很多事,都何尝邀过一句功。”
濮阳松开手,将伞柄放入卫秀的手心,让她握住。卫秀便感觉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她忍耐住,温声道:“请殿下入房舍避一避雨。”
“此事,我已有些端倪,余下的还得你为朕分忧。”
濮阳望向那处,扶着天子渐渐走了畴昔,口中则道:“儿观数月,觉得卫先生有指导天下之愿,却实无入朝为官之心。”
不喜繁华,不慕权势,单单为指导江山而指导江山,真是怪杰。
池中的鱼食都吃尽了,鱼儿盘桓一阵,便散了开去,濮阳晓得,算是压服陛下了。先非论先生心机,单她态度,也是不肯先生步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