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第1页/共3页]
永安帝仍旧摆了摆手,笑眯眯道:“衍儿过谦了。据朕看来,这话本中最妙的一首词莫过于这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辞藻精美,发人深省。特别是这句‘因嫌官帽小,导致桎梏扛’,很成心境啊!”
裴籍等人在太上皇退居兴庆宫,永安帝独揽大权以后,也很有眼色的垂垂放动手中的权力。免得在新皇面前闲逛久了,惹得新皇犯膈应,就算擎王府的潜邸旧臣也暗恨他们老不死,不给腾位置。
且说薛衍写完了这一个话本以后,又润色了好几遍,乃至还很无耻的抄袭了《红楼梦》中的“满床笏”用作文章末端的画龙点睛。最后还特地叫了家中的乐工谱曲,国子监的同窗们填词,将话本编成一出戏,又叫一班嗓音清越委宛会歌舞的女子,练好了才送到兴庆宫给太上皇旁观。
一群彩衣扮演的小戏们在兴庆宫演出了一场后,就连当事人太上皇都看的浑身起鸡皮疙瘩。固然明知薛衍这一出戏编的压根儿没有一处真相,但太上皇看的就感觉舒坦——
薛衍写的第一则故事叫做《游龙戏凤》,是说年青时候还没起兵的□□,某次外出游学,到了一个名叫蓟县的处所。这蓟县不大,却专出美人。此中最驰名誉的,便是本地凤仙楼的老板小凤仙。那小凤仙不但人长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厨艺也好,一道自创的红焖羊排做的那叫一个香——
而他之以是挑选写一部近似《微服私访记》的章回体小说,目标则清楚了然——
这可真的是一出戏,估计也是汗青上头一出驰名有姓且正式打扮排曲唱词的戏文了。
恰值太上皇游学到此,便在凤仙楼住下。听了这件事,非常义愤。遂盘算主张要帮忙小凤仙。
这么一想,薛衍立即改了主张,只同太上皇酬酢了几句,便打道回府了。
话说这一出《游龙戏凤》,倘或在后代“阅尽千帆”的观众眼中看来,的确就是集各种天雷狗血恶俗桥段于大成的小白文。但是在戏曲文明都尚属抽芽阶段的大褚来讲,这一出戏文的确就是令人拍案叫绝,惊为天人的好东西。
而在悠远(并不)的太极宫,永安帝也很快的遭到了从兴庆宫传来的动静,饶有兴味的看过了宫人呈上来的戏本过后。永安帝携皇后、太子与改封越王的四皇子一同至兴庆宫给太上皇存候——趁便也听了一出戏。
而写一部以太上皇为原型的,探险猎奇类的小说则分歧。固然小说中也把太上皇描述的非常贤明神武,乃至破案如神。可那些东西凭白哄哄百姓也就得了,真如果考据起来,朝中大臣们天然明白此中真假。
只说那小凤仙不但人长得标致,厨艺好,旗下的凤仙楼也是日进斗金。因而便吸引了本地县太爷之子的重视。那县太爷之子不但看上了小凤仙的人,还看上了她们家的凤仙楼。以是便施了一个毒计,谗谄凤仙楼吃死了客人遭了官司,以此威胁小凤仙委身给他做侍妾。
以是薛衍目下想要做的,就是撰写这么一部歌功颂德的章回体小说,此中融会太上皇年青时的事迹和一些较着瞎掰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故事的可读性高,其他的东西略微牵强些也无所谓。
不过疆场上的事情薛衍并不能得知。目下说的还是写小说这么一件事。
话虽这么说,只是大褚的汗青环境和律法诸项毕竟跟后代的清朝不一样,以是薛衍在开篇之前,也非常当真的浏览了太上皇的《起居注》以及大褚律。比及最根基的质料把握的差未几了,方才开端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