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兔子剃毛[第1页/共2页]
八只兔子全剃光,毛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赵有钱看着缩在一块,看上去小了很多的兔子们,莫名想到了减肥的本身……
人多力量大,把镰刀磨的锋利,六亩地的稻子两天就全收割了,刚出七月,天还是很热的,大师想赶着日头晒稻子,没人情愿偷懒安息,稻粒全收下来,孙思媛算了一下,一亩有七百斤。
七月天过完,孙思媛赵有钱两人也把这个天下的字认了三四分,其他的也请疏奶奶写下来,像字典一样弄了一本,可把疏奶奶累的不轻。孙思媛挺佩服疏奶奶,几十年的磨难下来,没有打仗册本,疏奶奶却把那么多的字记在了本身的脑筋里。
剩下一两银子,放在书桌上,两小我每天学习前都要看一眼,一起念,好好学习,每天有钱!如果教书的是个老学究,只怕他会骂二人有辱斯文,可疏奶奶是历经糊口磨难的老妇人,心机通透,未曾介怀这些。
跟着卖到县城的青粟面,平东镇一下子成了通州县的名镇。当月朔路种青粟的人固然加起来也没多少,但这是一个信号,其他镇的人也开端买青粟种子。
孙思媛预付了疏家两个月的银子,因此手里只剩下三两银子,干脆花了一两银子买了家用,拿出一两银子给疏家兄弟让他们再添一千只小鸡仔。
疏奶奶把字典写完的时候,仿佛想说甚么,最后还是放弃了,只把书交给孙思媛,让她有钱的话能够买些书看看,增加见地,不但仅是识字就行的。
八月初孙思媛家开端收稻子,那稻穗饱满健壮,谁见了都夸,疏家三兄弟来帮手,木大婶的大儿子也一起来。孙思媛前些日子在木大婶家做客,和木大叔聊了一些木工方面的东西,木大叔受益匪浅,让大儿子给孙思媛家搭把手。
接下来青粟的歉收更是让这类莳植体例广为人知,青粟本年月朔年景为食品,种的人家大多是从镇上米粮店买的种子,都是遵循孙思媛说的体例一眼一眼种的,产量最低的人家也有四百多斤,并且镇上已经开端收买青粟,两文钱一斤,比稻子小麦还要贵一些!
疏家兄弟不肯要人为,疏家父亲现在已经能出屋子了,疏家兄弟如何不记这份恩典,孙思媛却不肯省这些钱。疏家地多,有二十亩,可每亩地收三百斤的税后,还按人丁数收了五百斤粮食,想到三兄弟当时苦涩的脸,孙思媛又如何能不给这钱呢。
兔子们被剃光毛很委曲,吃东西都不主动了,孙思媛没体例,把剃下来的毛还给了兔子们,归正这东西她也不会纺线,无所谓了,兔子们把毛叼到本身的小窝里,新毛没长齐的时候,小兔子出世了。
上百斤的减产,一下子就让八关村村民成了镇上的轰动听物,毕竟这不是哪一家,而是种稻子的村民家家如此,乃至有照顾邃密的人家,亩产也达到了七百斤!八关村的莳植体例一下子就被推行开来。
不管孩子们如何挖空心机喂本身的小兔子,大人们开端忙起来了,地里的粮食陆连续续开端收了,这八月天是要交农税的,收成比前两拨都会少一些,但种地交税是古来就有的端方,也没人感觉舍不得。
直接的经济好处是最能刺激人的,大师一下子发明了这类作物的代价,本来就种青粟的人家更是惊奇,他们花了更少的工夫却比之前挣了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