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历史人物蒋光鼐简介[第6页/共8页]
当时,黄兴、李烈钧等在东京郊野的大森创办一所军事黉舍,收留逃亡外洋的反动同道,加以培训,作为返国与袁世凯抗争的根基力量。为掩人耳目,称为“浩然庐”,由殷汝骊主持。蒋光鼐与张廷辅从长崎到东京后就进入“浩然庐”学习,与他们同时学习的另有陈铭枢、胡景翼、吕超等近百人。
蒋介石得知他们得胜后,因津浦线战局危急,即令蒋光鼐率军器速声援。以蒋光鼐为第1纵队司令,下辖60、61师及陈诚的第18师。蒋光鼐率军迂回到阎锡山晋军火线,击溃泰安周边晋军,并截断大汶河等处晋军的后路,致该处晋军不战而溃。接着,他又奉蒋介石之命,率军敏捷攻占济南,窜改了先前的被动局面。8月17日,蒋介石将60、61师组建为第19路军,任命蒋光鼐为总批示,大将。蒋介石亲临济南停止嘉奖,并调19路军到陇海线打击冯玉祥部。
职业生涯:
抗战事件:
返回广东后,蒋光鼐调任第2旅第4团第3营营长。但在未到任之时,却听到该营连长蔡廷锴弃职而去的动静。本来蔡廷锴是该营资格最老的连长,又军功卓著,故在营长升迁后,全营官兵都以为他会升任营长,已经纷繁庆祝,当得知从内里调蒋光鼐为营长时,蔡大出不测,一气之下遂弃职而去。不过,蒋光鼐上任后,很快就以本身的才气与办事公道、待人刻薄的态度获得部下的推戴。
父母接踵归天后,家道日衰,年方14岁的蒋光鼐开端本身寻求前程。1904年,他以优良的成绩为东莞师范书院登科,成为供应食宿的师范生。1906年,位于黄埔的广州陆军小学第二期招生,他与同窗老友张廷辅、袁煦圻等一起报名招考,被登科。经同窗陈铭枢先容,蒋光鼐在退学后不久就插手了联盟会。
蒋光鼐(1887~1967),字憬然,汉族,广东东莞人。本籍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村,我国闻名爱国抗日将领,插手过辛亥反动,曾任百姓反动智囊长,第十一军副军长,插手中原大战,前任十九路军总批示,淞沪戒备司令。1949年,担负天下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产业部部长,天下政协常委等职务。
蒋光鼐随母留在故乡,并跟从教私塾的大哥读书识字。1903年11月18日,郑夫人因病归天,临终前以时势日颓,叮嘱蒋光鼐“弃文从武”,这对蒋光鼐平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蒋子敏怀才不遇,在京因病归天,仅比老婆晚10天,时年48岁。
1909年,蒋光鼐自陆军小学毕业,升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策动叛逆的动静传到南京后,南京第四陆军中学的联盟会会员们当即筹办起事。因校方藏匿兵器,门生们以为赤手空拳难于胜利,遂决定到武昌插手叛逆步队。蒋光鼐、李章达、袁煦圻、张廷辅及江苏陆军小学的陈果夫等在第一批,由陈铭枢带队,于10月下旬到武昌都督府报到。他们被编为中心第二敢死队,第二天即插手了汉口龙王庙的登岸作战,得胜后撤回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