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积弊(1)[第1页/共4页]
“魏卿、赵卿,你们说,将殿前司的将士分驻到客籍,俸禄稳定,你们感觉如何?”
“科举状元?吴潜?他现在那边?”
本地制置使位于庆元府,例由庆元府知府兼任本地制置使,其平常政务由副使卖力。本地制置司本是军事部分,但多年海战无事,战事多产生于江淮内河,形同虚设,偏于民政。
中初级将领!
赵竑冷冷一声,把名册放在了桌上。
赵竑微微点头,稍稍思虑半晌,这才说道:
自宋室南渡,临安城四周的禁军,一向保持在十万摆布。一下子减了四成,京师的安危,仿佛让人堪忧。
赵竑看了一眼赵善湘,眉头微微一皱。
“赵卿,你执掌本地制置司,是不是感觉有些聊胜于无呀?”
但是,“爷”现在在“孙子”面前,不得不装孙子。
新皇这损人的话语,但是够直接的!
“有甚么能够担忧的?莫非说,四五万禁军精锐,还保护不了身处大宋要地的临安城吗?”
赵善湘接着回道。
“陛下,我大宋海军,多备于江淮内河。海上没有战事,天然是形同鸡肋,食之有趣,弃之可惜了。”
“如果撤除殿前司的水军,另有多少步兵?”
他之所之前来,还挑选了玉津园,一是为了倡导军中练武之风,别的一个就是临安城禁军的重新安插,包含步兵和水军。
新皇明察秋毫,幸亏他筹办充分,要不然可真要在天子心中留下恶名了。
“陛下,如此一来,拱卫京师的禁军,会不会太少了些?”
魏了翁有些担忧。
“不但这三万七千人放回原路,就是殿前司和步军司的统统禁军,也要停止筛查。凡是吃空饷、喝兵血的那些狗屁事情,决不能在本朝产生。边患重重,甲士老是要兵戈的。不兵戈的甲士,算是甲士吗?国度养着他们何用?”
“陛下,魏公所言极是。那些个将领风俗了临安城的安闲,很多人在临安城有田产品产,恐怕不是那么轻易说动。”
赵善湘汗流浃背,如释重负。赵竑哈哈一笑。
六千水兵!
“陛下,水军之事,一贯都是由庆元府节度判官吴潜经手。吴潜曾是嘉定十年丁丑科的状元,夺目强干,年富力强,臣请陛下授吴潜本地制置副使,召他前来奏对。”
赵善湘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赵竑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按辈分算,赵竑还得叫赵善湘一声“爷”。
“陛下,臣无能,请陛下惩罚!”
赵善湘肃拜而道,看模样无法之下,要撂挑子。
公然是浙江后辈最多,占了三成多。
“董宋臣,拟旨,把两淮的一万一千人,京湖路的万人,江南东路的一万六千将士,各自调往淮东扬州、京湖襄阳枣阳、江南东路建康府,回归客籍。将士饷银稳定。”
“形同鸡肋?”
而这,也是他创办讲武堂的另一初志。
从补葺玉津园,以及选调殿前司禁军能够看出,魏了翁可堪重用。而之以是没让魏了翁亲身去办此事,也是因为魏了翁另有他用,目前的态势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赵竑冷冷一笑,深思半晌,这才说道:
赵竑温声说道,眼神表示,卫士从速把装模作样、膝盖微弯的赵善湘扶正。
赵善湘连连谢恩,悄悄擦汗。
三司禁军,殿前司和侍卫步军司在临安城,侍卫马军司倒是在建康府。金陵城靠近大江,已经是火线,侍卫马军司放在金陵城,也是确保金陵火线的驻守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