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一代(下)[第1页/共3页]
光宗耀祖?
“校长,顾松身为建康府通判,从五品官员,每月达 150贯的赋税,为何他还要贪墨,并且数额如此庞大?”
即便是他们很多人有“光宗耀祖”的思惟,也不为过,更没有甚么大不了。最起码颠末金陵大书院的一番学习经历,他们已经窜改了太多。
看来,报纸上的尚武之风、反贪反腐的鼓吹,多多极少,终究让年青一代起了深思。
“校长,如果我们不肯意去呢?”
出了课堂,杨蕃孙几小我跟了上来,昂首挺胸,还礼,大家都是寂然。
“是啊!那些朝廷官员,每个月都是百贯的俸禄,很多人光贪墨不做事。我们只要 15贯,太少了!”
赵竑有些绝望。是不是大宋宦海真的太卷了,乃至于这些才 20岁的年青人,已经想着去拉干系当官了。
“校长,金陵大书院内里,好多人都是落魄后辈,都想找干系尽早当官,光宗耀祖。是以,当西席,包含去大冶炼钢,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兴趣。”
这如果贫家后辈,或许会欣然接管,毕竟事关生存饭碗。这些权贵后辈,心眼活,想的多,也庞大很多。
“但是大宋需求的西席数量,倒是十几万数十万。如果大家只是百贯,就已经是数千万贯,朝廷承担不起。即便是我大宋强大了,但要达到百贯的月俸,恐怕也是困难。但如果大师同心合力,大师的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各位学员,朝廷大员,比如在朝大臣、尚书、侍郎等,执掌全百姓生大计,只要忠于王事,俸禄尚可,因为人数不过一二十人,朝廷也能够接受。”
有学员年青气盛,怼起了魏了翁来。
西席的人为用来养家,应当在 15到 20贯摆布,能够照顾一家三口的开消。
“学员们,你们还年青,是我大宋的新一代青年。大宋将来的强大,就在你们身上。朕话已至此,你们好自为之吧。”
“你们不肯意去,书院当然不会逼迫。不过各级书院跟各级官府一样,也是吃朝廷的俸禄。去教书育人,相对比较简朴,不消措置庞大的人际干系,事情上也要轻松一些。”
赵竑莫名想起了后代那句闻名的“不问钱,问你老母”那句名言来。
“校长,我朝四品以上官员60余人,光是他们一年的俸禄就达 50万贯,近 300朝中大臣,一年就是近百万贯的俸禄。现在朝廷百废待兴,他们为何高高在上,不减少俸禄,为君分忧啊?”
赵竑踌躇半晌,这才说道:
赵竑微微一笑,这都扯到那边去了。
公然,一听到“15贯”这个数字,很多学员脸上都是不屑一顾,乃至有人轻声笑了起来。
学而优则仕,看来金陵大书院内里,当官的思惟还是支流。他们却不晓得,新皇治下,喜好的懂实务干实事的人才,不是只想升官发财的官员。
杨蕃孙站直了身子,说了然本身的志向。
“校长,我们几个有话说!”
他看着世人,目光中又燃烧起了火焰。
又一次,赵竑惊奇于杨蕃孙等人的庄严和端方。大半年畴昔,这些人窜改不小,举手投足都有甲士风格,让贰心中安抚。
“嫌少啊?金陵城西的船埠,那些搬货的夫役,每月 30天,风雨不改,一个月只挣5贯钱。如何,15贯钱还嫌少啊?那你们不如去抢算了。不过掳掠但是要下狱杀头的。”
魏了翁接上话,语重心长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