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第1页/共4页]
他头顶下属、掌事给事中赵大人笑道:“伯风真是故意人。我这般年纪本不该跟你们少年人普通掺杂这些玩闹的事,不过见了你这篇文章,却实在想看看这持身明净、坎阱不伤的羽毛球究竟是何物了。”
“场下端方疏阔,方明克己之心;拍中坎阱森严,不伤明净之质……”
写起论文真是甚么都忘了。
他们进城时恰是当值的时候,桓大人没到京郊相迎候,可看这时候,他不是刚散值就过来给他们送饭来了吗?
宋时在家印书, 他兄长们天然最早晓得,直接在他廊下看起了正晾着阴干的册页, 看着看着便要点评一二。
他此时才想起都城,京里却早传播起了桓给事中的文章:“吾弟子期手制此球,以寄襟曲,凌虽不敏,当试为解之:其头则圆,以应浑天之象;其尾则张,因含太空之虚。静处竹笥,片羽不敢轻动;应拍而起,扶摇可上九霄……
宋时听完以后的感触……也就跟宿世上完一堂艺术观赏课的感触一样,背了该背的要点,记着了几个夸人的好词……固然他没能戴上滤镜,但体味了真副本地文人对同业的深厚的交谊和整容式解读才气,拼集着也够用了。
拿着书的人先不必看诗文,就都被内页设想吸引住了视野――页边空缺处以点连线画出界栏,还夹有印着花腔的稿纸,岂不就是让他们写批语的?
“桓贤弟莫笑,当初我等在京里看方兄、黄兄连番写信夸奖宋状元那宋氏印刷术时,就教他们勾得日夜难安。那印刷法是他私淑的技法,我们不好强看,这球倒是给人玩的,总不至于桓贤弟还要藏着吧?”
何况这边栏不不拘旧制,用兰草、藤叶围边, 印得清爽高雅、略无呆板匠气, 正合他们读书人的身份。
这篇文章岂止是写羽毛球,更是借着羽毛球写出了他们读书人应有之志――
不亏是他们三爷的亲师兄,这时候就是靠得住!
他说话毫不夸大,那套仿造的羽毛球拿到都察院里,当即代替了足球在众御史、给事中茶余饭后消闲活动中的职位。
都城体育市场需求标准一下啊!
不等他系上两角飘带,桓凌便已从外头大步踏进屋里。宋时一手按着头巾,一手拱在胸前,有些难堪地笑了笑,叫了声“师兄”。
宋时刚洗完澡,头发还是湿的没束起来,见人算是失礼,赶紧拎着长发往寝室转悠去梳头。书香要上前替他梳,宋时摆了摆手:“我还不会梳个头么,你出去迎我师兄,叫人把饭摆到外头紫藤花架下。现在天气热了,屋子里怪闷气的,在花荫下凉风凉快地用饭才舒畅。”
宋时收回了带领干部的感慨,乘着马车回了他师兄给他买的……产权在他手里的小院。
宋时在屋里刻版, 便听了满耳朵“庾清鲍俊”“工雅绝伦”“风华韵欲流”“一笔到蓬瀛”,听得心口莫名发痒。他亲手抄的诗、刻的版, 抄时感受如嚼白煮鸡胸, 都没比他这个当代人的程度高多少, 如何到了他哥哥们眼里, 就能编出这么多新词奖饰?
他二哥拿着一页留评用的稿纸,自大地说:“这稿纸也加得好。谁得了我们时官儿印的书, 天然有的是亲朋去借阅。借去的人恰好便在这纸上留评, 与仆人一唱一和,多么风雅?”
他一拍脑门,自嘲地笑了笑,跟着又想起另一个题目――羽毛球活动流行得可真快啊。前些日子刚做好球拍时,除送给他娘和嫂嫂们的娘家,他还给京里的桓小师兄送了一套,不会等他回京时,都城也这么风行起来吧?